新兵复训队,1号宿舍。
林峰和董正一,董正一坐在桌子前面,林峰站在董正一的一旁。
这可是旅长亲自交待的任务~
董正一严肃地打开信封,从里面抽出一张纸来。
上面的内容,和刚才那位参谋交待的差不多,确实就是一项押运任务。
看到那个地点的时候,董正一明白了。
他明白了为什么是旅长亲自安排这个任务了。
标校塔,作为雷达队的附属设备,却在距离雷达队几十公里之外的地方。
董正一没去过那里,不过他知道,标校塔里面有一个老班长,常年盯在那里。
很老很老的班长。
有多老?这么说吧,那位班长,是旅长的同学。
……
一辆车,上面坐着林峰和董正一。
把他们送到标校塔那边去。
路越来越难走,有时候甚至是一些坑坑洼洼的小碎石路。
林峰:“班长,真不不敢相信,前哨旅这么大,外面还有一个我们的地盘。”
董正一对林峰说:“具体参数我也不是很清楚,我又不懂技术,我只是知道,标校塔是和那套古老的雷达设备配套使用的,有时候为了保证雷达的精度,要用那座塔进行对标。”
林峰眨巴眨巴眼睛:“就相当于技术上的归零?”
“归零?”,董正一听到这词有点新鲜,还得是年轻人啊。
之后,在路上,董正一对李峰讲述了那位住在标校塔里的老士官的一些事情。
老士官姓张,叫恩年。
张恩年的确和旅长是高中同学。
当时,两个人一起入伍,一起当兵,然后一起努力备考军校。
在部队,考军校相对比地方上考军校轻松一点,但也不是谁想考就考。
要各方面表现都很优秀,才有考的机会。
徐英和张恩年两个人,相互鼓励,成了当时连队里最耀眼的两个新兵。
于是两个人都有了考军校的资格。
之后就是学习,站岗,学习,勤务,学习,公差,学习,吃饭……
任何一个日常环节里,都有他们学习的身影。
由此,他们经过了第一轮,第二轮,摸底,拿到资格,取得准考证,前往考场,参加考试。
成绩很快下来了。
两个人,不相上下,分数几乎是一致的。
旅长徐英,考得稍微多一点,比张恩年多考了那么一分。
不过,造化弄人,就是差的这么一点点,两个人有了天壤之别。
那年入军官学校的分数线,恰好就是徐英考得分数。
而张恩年,以一分之差,上不了军官学校,只能走士官这条路了。
在部队,军官和士官,有着本质的区别,成长路径截然不同。
从此,徐英一路成长到了大校,算是中高级军官了。
而张恩年,从一期转二期,转三期,一直在标校塔工作,一直默默无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