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5章 消失的几款电子产品(1 / 2)80后的回忆录首页

前面聊了很多吃的,还有各种消失和慢慢淡出历史舞台的各种生活用具,基本上都是米云青少年时期的物件,除了这些,米云的童年有没有电子产品,其实也是有的,90年代也有有限的电子产品,而且已经普及到大部分农村了。收音机、录音机、录像机、VCD,电视机,游戏机都算是米云童年的主要电子产品,除了收音机和游戏机外都算是大件,都是米云能经常接触到的电子产品,大哥大和BP机虽然有,但不是米云能用到的,米云在初中的时候,米云父亲用过一段时间的BP机,米云也没有怎么去接触和玩耍。

黑白电视机是离不开的话题,在80后和90后的心中一定会占有一定的位置,在那个年代的精神食粮很多都是黑白电视机带来的,米云最喜欢的就是动画片和武侠电视,基本上每天都会守在电视机前,准点收看动画片和电视剧,那时候的黄金档电视剧时间真的就是黄金时间,一家人都会放下手中的事观看电视,小孩子白天和晚上都能组团看电视,大人们就只能晚上集体看电视,曾经有一段时间米云记得,好多家庭都会固定在某一家的大门外集体看电视剧。原因米云就不得而知了。

以前的黑白电视机,那时看电视不用联网,不用安装有线电视,也不用机顶盒,更加不用开会员,就靠一根电视天线,加上电视机上的天线,就可以收看到50个以上的台,随便看,只不过是那时的电视机是黑白的,而且图像也不清晰,有很多的雪花点。还可以安装太阳能锅的天线,可以多收二十个地方台,米云家的黑白电视就能看三四个电视台,还有两个电视台不清晰。

现在的电视清晰,尺寸大,而且是液晶的,就是看电视的人少了,看个电视不要装宽带就是要机顶盒,还要开一堆的会员,看60秒以上的广告。看电视要交各种费用,再加上网络和手机的发达,电视机基本上都成了花瓶,只能当装饰品了。

米云记得但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电视机还未普及。当时彩色电视机一般为黑白两色,一种是黑白电视机。因价格较高而广受欢迎。但米云印象中,那个时候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黑白电视了,米云去过村里和队里多户人家,没有发现谁家没有一台电视机的人家,再穷的家庭基本上都能保证有一台黑白电视机,都在显眼的位置放着,进去就能看到,讲究的还专门买了黑白电视柜台。集体观看露天电影,几个村的人挤在一起看,万人看电影,米云能理解,电影那个年代不是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家庭影院,拥有一套VCD家庭的用户并不多,一村一组可能就三五户,村干部家庭一般都没有那套设备。

90年代,就不用说洗衣机和电冰箱了,至少在米云上初中的时候,米云居住的两个村子里,能拥有家庭洗衣机和电冰箱家庭的都没有见过。到米云上高中以后,可能农村有些家庭可能会有配置甩桶机,就是甩干衣服的洗衣机,只带甩干功能,不支持洗衣的机器。

越往后,生活条件越好,尤其是2000年中期以后,电冰箱开始流行起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提高,这些产品也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2000年后期,彩色电视机、电脑、电冰箱等都是比较时尚的电器。

90年代,彩电就已经进入了中国市场。拥有彩电的第一批用户基本上都是村里的万元户级别,米云的小舅在第一个村子的时候就买了彩电和VCD,卡拉OK音箱,还有摩托车,说明在90年代,只要家里有钱,还是能买上一些时尚电器产品的,就在偏远农村有一些电器已经开始流行了,在90年代中期甚至2000年左右开始流行了。

那个年代只要有门手艺,就容易赚钱,最先发家,小舅是十三岁就跟着外公开油厂,后来独立运作油厂,至今为止都还在开榨油厂,只不过榨油机用手动,半自动,换成了全自动榨油机,小时候米云都还会经常去油厂帮忙,小舅家的油厂就开在米云家的午后不到十五米的距离,米云家的旧址就是村里原来的榨油厂,是村里的集体财产,改革开放后,变卖成了私产。

米云也是后来听母亲讲的,也是无意中讲出来的,公家的油厂设备都打包卖给了外公,外公在村里经营了四五十年,当了三十年的村支书,多少还是有点作用的,有国家编制的村支书,建国前后就是村里的村支书,村里那时候的木匠也值钱,家里的座椅扁担箩筐柜子都得靠木匠,基本上家家户户都用到木匠,还有泥瓦匠等各工种都是能赚钱的职业。最先发家经商的都可以最先买上那个年代最流行的家用电器产品。

那些90年代到2000年风靡一时,如今已经淡出我们视野的电子产品,用过的应该没有低于36岁的了。

大哥大,作为手机的初代产品,拥有大哥大在90年代绝对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当时万元户还稀缺的年代,一部大哥大售价就上万元。

改革开放初,移动电话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在大陆有了个新的名字,大哥大。1987年,摩托罗拉在北京设立办事处,自此大哥大被正式带入中国,这也意味着中国正式步入移动通讯时代。

在曾经那个时代,如果你手中拿着一个大哥大,那绝对是实力的体现。

在80年代,一部大哥大的公开价格是元,要知道,当时的普通职工月薪在50元左右,现在翻了差不多一百倍。如果按这个计算的话,一部大哥大在当时的价格相当于现在的200多万,只能在影视作品一见,但米云又有印象,好像见过几次,具体在哪里见过就记不清了。

BP机,也叫寻呼机,最早的时候没有汉显的,都是打电话经过寻呼台,寻呼台再把拨打的电话号码发送到寻呼机上,再找电话回拨过去,小时候都是在电视上看港片,腰里挂着BP机,特别的潇洒,BP机存在的时间也挺长,但是现在已经绝迹了。

从1990年开始,BP机就在中国遍地开了花,传呼市场异常繁荣,这也让各传呼台之间的竞争逐渐白热化,那个年代的时尚标配,就是腰间得别着个BP机。

尽管在2003年以前流行的BP机是一种只能接收电话并显示号码的通讯设备,无法接听和回复电话。但它仍然是一种时尚潮流的象征。

有事呼我可以说是当时最流行的一句话,如果你能传来滴滴滴的传呼声音,那你一定会吸引到街上的人艳羡的目光,米云父亲腰间就别过好几年,家里的家庭座机也用过几年。

在80、90年代,手机尚未普及,固定电话显得尤为重要。当时交通不发达,人与人之间想要联系,必须使用固定电话。

1881年,上海出现了第一条市内电话线路,最初主要用于军事和政治目的。

到了上世纪80、90年代,固定电话开始普及到普通家庭,成为人们负担得起的电子产品。米云记得就是十几年前,米云大学刚毕业的前三四年,公用电话都还在全国广泛使用,情侣之间都会买电信的IC卡打电话,公用电话亭遍及街头小巷的存在,米云打长途都是去用公用电话拨号,有很多省钱的IP电话卡,还是有很多时代记忆的。没想到几年之后,智能手机能全国普及推广,干掉了所有的山载机。

刚开始时,固定电话主要安装在大队广播部,小卖铺或特定地点,需要排队并付费才能使用。

谁家里有固定电话,那就是全村的羡慕对象。米云搬迁后的第二个村子就装上了固定电话,当时也是村大队里少有的一户有固定电话的人家。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家户户都能买得起电话,后来还出现了无线电话,可以移动使用,除了打电话还能接收短信,甚至玩一些简单的游戏。这些设备的消失标志着我国科技经济的进步。

黑白游戏掌机,一款小型游戏机,有俄罗斯方块和贪吃蛇,还有战机大作战的游戏的游戏机,比手机大不了多少,那个时候比较流行,十块钱就能买上一个,主要是黑色、蓝色和黄色三种款式,米云恰巧这三种颜色的游戏机都玩过,那个时候,米云最爱玩的就是俄罗斯方块,一玩就不知道玩了多少年,这个习惯没有改变,后来有了手机,还是喜欢玩单机款的俄罗斯方块游戏。

对于80年代和90年代初出生的人来说,这是一款超经典的游戏机。它不仅可以玩俄罗斯方块这一款游戏,还有包括贪吃蛇,赛车、飞机、坦克作战和各类益智类小游戏,这些飞机和汽车等当然也都是由小方块“搭建”出来的,填补了很多人的零碎时间。

老式充电宝,也是充电宝的前身,当时上面带小的灯,可以当手电筒用,主要用来给随身听充电,中间停了几年以后就被充电宝淘汰了。

热得快,是冬天使用频率最高的电器设备,这个曾经在大学宿舍里常见的电器,也是很多人学生时代的回忆。在广大的农村也是广泛使用,因为在农村没有多少人家会安装热水器的,都是烧水洗澡,米云老家就是现在都没有装上热水器,米云念完大学都没有装热水器,但浴室里装有浴霸取暖器,还是要大锅烧水洗澡,几十年了,都没有装热水器洗澡。

热得快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但在那个年代,它却是我们快速加热水的好帮手。如今,随着电热水壶的普及和安全性能的提高,热得快也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线。热得快功率高,一般单位和学校也不让用,会有宿管人员巡查,发现了,就会没收热得快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