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战事稳中向好,相信安禄山那贼人,用不了多久就会被押送至长安啦!郭子仪和李光弼也取得大胜,他们也是臣举荐的!”杨国忠嘴皮子一张,就开始自卖自夸,底下的大臣纷纷在心里鄙视了他一万遍。
奶奶的,你但凡是个人,安禄山的坟头草都应该两米了,还好意思在这里表功?
当然,李隆基先生还是非常高兴的,他先是表扬了杨国忠先生为国尽忠的伟大品质,又掏出一份奏疏,问群臣了一个问题:
“崔乾佑在陕郡,跟朕说了 兵不满四千,皆赢弱无备 的情报,诸位爱卿有何见解?”
听到这个情报,有些大臣心里泛起了嘀咕。
很奇怪啊!
事实上,奇怪就对了!因为这个提交情报的崔乾佑,已经投降了安禄山,成为了叛徒。
安禄山见强攻不行,便命崔乾佑将老弱病残的士卒屯于陕郡,而将精锐部队隐蔽起来,想诱使哥舒翰弃险出战。
哥舒翰没上当,但不代表有人不会上当。
果然,杨国忠先生听到这个情报后兴奋不已,他那可怜的脑容量注定了他是不会分析问题的,他立马跟李隆基请示,命令哥舒翰带兵出击!
哥舒翰接到命令一脸懵逼,他立即上书李隆基,认为:
安禄山久习用兵,今起兵叛乱,不会不作准备,一定是用羸师弱卒来引诱我们,如若进兵,正好中计。况且叛军劳师远征,利在速。官军凭借潼关天险抵挡他们,利在坚守。
且叛军暴虐无道,失去民心,日渐衰颓,很快就要发生内乱,那时再攻打他便可不战而擒。
哥舒翰的话有理有据,但杨国忠根本不讲理,他怀疑哥舒翰意在谋己,便对李隆基说,哥舒翰按兵不动,会坐失良机。
李隆基轻信了他的谗言,便连续派遣中使催哥舒翰出战。
画面一转,又是边令城这个混蛋玩意,他翘着二郎腿,责问哥舒翰道:
“陛下让你出击,你为什么按兵不动?”
哥舒翰哭丧着脸,终于体会到了封常清和高仙芝的难言之隐,他向边令城解释,无疑是对牛弹琴。
“出战吧。”哥舒翰跟手下的将军们下令。
众将军大惊,他们认为此刻出战,和自投罗网没什么区别。
“你们以为老夫不知道吗?但皇上三番五次的催我出击,我要是再在潼关待着,下场不会比封常清和高仙芝两人好多少!”哥舒翰苦笑一声,和将军们解释道。
大家沉默了。
最终,哥舒翰被迫于六月初四领兵出关,初七,便在灵宝西原与崔乾佑部相遇。
崔乾佑预先把精兵埋伏在南面山上,于初八领兵与唐军决战。
唐军以王思礼等率精兵五万在前,庞忠等率十万大军继后,另派三万人在黄河北岸高处击鼓助攻。
两军相交,唐军见叛军阵势不整,偃旗欲逃,便长驱直进,穷追不舍。
追着追着,哥舒翰突然有一种不祥的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