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往那个富士山火山口之前,众人来到了那架战斗机降落的地方,这里也有很多小机器人,这些机器人可能具备着一种无形的沟通能力,他们的思维是共享的,只要一个机器人收集到的信息,所有联网的机器人全都能够得到一份信息的备份,即便是死了,只要还是联网状态,他们就能在生产线上重新把自己的存储下载下来,也算是一种变相的重生。
不死不灭的机械生命,经过莉莉丝对它们的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些机器人不能算是数字生命,或者说,单一的机器人不能算是数字生命,他们顶多算是在一个统一思维模式之下的子系统罢了。
真正控制思维的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而是它们所有思维的综合体,才能勉强算是达到了一个数字生命的门槛。
这一点很像是虫群思维。
所有的机器人的思维是透明的,它们的算法共享,信息共享,思维共享,在平时收集信息互通有无,在需要计算的时候,单一的机器人的中央处理器限于其本身的运算能力有限,很有可能无法计算出来所有的问题,那么就有一个办法就是,把一个主要目标分解成无数的小目标,然后分配到在线联网的所有机器人的身上。
如此一来,每一个机器人处理一个小问题的运算,最终它们把运算结果一整合,就把一个复杂问题给解决掉了。
用李维斯前世的比喻就是,这一个个的机器人就是云计算中的计算机,他们组合在一起才是这个初级数字生命的雏形。
这种设计的方式显然是华夏故意为之,一方面或许是当时的计算机处理能力无法完成数字生命这种需要强大运算能力的生命体,所以就把它们拆分出来,利用数量来弥补个体的不足。
但李维斯更相信这是当时他们故意如此设计的。
强如亚当这种初代数字生命,在遇到难以胜任的运算时也要借助更加强大的计算机,当时借助机甲和飞船主机的处理器来计算附身能力,还有后来借助飞船主机共同破解潜艇秘钥的参数,在这些过程中,它往往需要把自己的主体,也就是它的底层数据代码复制过去,这其中当然也存在着风险。
这种形式的数字生命,其未来的发展可以说被芯片给束缚住了手脚,若是没有更加先进的处理器,其进化方向自然就陷入了停滞不前的程度,亚当从出生到现在,可以说已经进化到了极限,而当亚当破解了那个海底的潜艇,附身到了机械生命的身上后,接触到了火种这一更加神秘和先进的处理器之后,为什么表现出如此狂热地占有欲,甚至不惜放弃一切,想要前往机械生命的母星去,就是因为它看到了自己进化的未来方向。
而古代华夏这种设计可以说是另辟蹊径的走出了一条更加宽广的独特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