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田圃方用最小的投入先后数次收购古董,大赚特赚。
随之而来,东管头村古董之乡的美誉不胫而走。
十年间,无数外地人和城里的古董贩子络绎不绝,纷纷到村里碰运气,收老物件。
最初,村里各家不懂行,一次性卖了许多盆盆碗碗。
得了很多钱,尝到了甜头。
可随着竞争激烈,买家刻意透露些知识,表达诚意,促成交易。
村民也加强了自主学习,了解到更多讯息。
不到半年,都明白以前卖亏了,而且亏大发了,被气红了眼。
一些聪明人再卖古董的时候,一次只卖一件,并以次充好,造假卖假。
其他人见状,纷纷效仿,这等一本万利的好处不挣就便宜别人了。
但古董不是青草,割完了第二年还长,数量肯定越来越少。
一些村民不会做旧造假的手艺,就把主意打到了墓地上,随即村子又刮起寻宝盗墓之风。
赵杯爷爷与众不同,带着三个儿子苦学知识,本分做事。
有真的卖真的,碰上别人卖真的,扫货倒卖,但绝不干昧良心的买卖。
兄弟三人攒够钱,结婚之后分了家。
赵父是家族里眼力比较好的,运气也不错,靠本事发迹,并举家搬到有钱人聚集的广元区。
赵杯自幼在一旁看、听、学,知道了什么是古董,知道了钱有多么重要。
等十年古董热度下来,赵父转行干起了跨国贸易,带着媳妇儿到国外大展拳脚。
而赵杯的爷爷奶奶跟大爷移居首都,三叔南下,去沿海城市潮州定居。
祖宅自此留给了赵杯,可他哪有精力照料,祖宅便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这次穿越回来,赵杯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在附近拍下一块地皮。
明面上是为了建酒厂,核心目的却是借助村子辉煌的古董历史,洗白已经出售和即将拍卖的赝品古董,也就是化生界的东西。
谁让他以此道赚大钱呢,被有心人盯上举报一下,绝对不好受。
心里有鬼的赵杯特意找了几个民间高手做了仿古铜器、玉器和石器,并趁夜色混着化生界物品预先埋到基坑下面。
按照时间规划,两日后酒厂用地启动文堪工作。
文堪当日下午,果然传来挖出文物的劲爆消息。
赵杯装模作样的跑到现场维护秩序,让郝佳润打电话给文物局、电视台和公安部门。
很快,文物局来了一车人,电视台来了两车人,公安来了三车人,村里人全来了,把工地围了个水泄不通。
对赵杯来讲,古董洗白非常有必要。
有了合法正当的巨额资金来源,也保证了他的安全。
他还能利用这个势,树立一个守信守法的正面形象,为酒厂销的销路做免费宣传,还能提高村子的知名度,引来客人,赢得村里老乡的好感。
文物挖掘场面很宏大,在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下,用了两天挖出了178件文物。
新闻报道铺天盖地,赵杯的名气更上一层楼。
各大平台的评论区里,水友讴歌他的品德,表示大力支持由内而外白酒厂的生意。
文物局请了全国各地的考古专家,他们齐聚一堂,通过徐蕊结识的三位考古界得大佬,龙大师、董炆卿、方古也位列其中。
在万众期待中,专家们引经据典,做出分析,讨论得热火朝天。
尤其是龙、董、方三人在新闻报道之前,就接到了赵杯的电话。
他们经验最为丰富,准备最为充分,了解最为清楚,赚足了面子,并轻易主导了鉴定结论的走向。
连那几件仿古的假货,也在专家们和鉴定机构的联手下,摇身一变,成为价值不菲的古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