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47章 格局小了(1 / 2)鉴宝麒麟子:从捡漏东坡砚开始首页

画,是没问题的。

青紫二气的光晕之下,让原本的水墨山水,更添了一份只有他能见到的独特华彩。

画面之上,除了<仿李希古画法姑苏侍生唐寅奉呈文老大人先生雅教>这个款识外,就是两方印,一方是刻有<唐白虎>朱印,一方则是两字<衡山>。

因为上学时写过一篇关于文征明的论文,齐鸣对文征明的父亲,文林,也有所了解。

文林的别号就是<衡山>。这个衡山,指的正是湖广的南岳衡山。因为苏州文姓家族是衡山文姓的分支。

文林给自己取这个别号,就是借此提醒自己不忘故里。

确认了这一点,两方印的来历也没问题,结合岁气和贵气的浓郁程度,齐鸣能够确定,这幅画确实是唐伯虎的真迹。

不过,比起之前宣德青花大碗和那幅唐卡,这幅唐伯虎真迹,反而有点不够看了,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齐鸣面色淡淡然的放下,看向恩克的同时,指了指桌上的一个被绸布盖着的物件。

恩克面上笑嘻嘻,心里已经有点妈卖批了,连着看了这么多好东西,对方都没表现出过大的情绪波动,这在交易中可不是什么好事儿。

虽然心里不喜,但他还是朝齐鸣笑道:“齐,你随意,这些本就是为了你准备的。”

“谢谢。”

齐鸣礼貌回应了一句,像是古代新郎揭开新娘面纱一般,抓着绸布的边沿,小心拿起。

东西露出的瞬间,童欣晴和阿依慕都低低惊呼:“好漂亮啊~”

就连趴在齐鸣肩头,有点百无聊赖的小紫,也恢复了精神,耳朵一竖看了过去。

能同时吸引她们仨的,是一件插屏。

所谓插屏,流行于明清时期,是屏风的一种,通常被放置在书案上,所以个头都不小。而且因为明清玉雕技艺纯熟。

插屏的造型,一般是木制底座,底座上预留凹痕,在将刻好的玉片插入凹痕。但面前这面插屏,不但个头比普通的插屏大了一圈,更是通体都用碧玉雕刻,华丽至极。

伸手搓了搓了猫猫头,示意小紫安静后,齐鸣凑上前。

碧玉色泽温润,颜色接近菠菜叶色,细看之下一些角落中带有铜矿物质特有的黑斑,玉器有瑕,原本黑斑的出现会破坏整体的美感。

但雕刻这插屏的绝对是大家,将这零星的黑板,或掩藏,或运用在一些细枝末节处,反而显出深浅不同的层次,增加了整体的立体感。

插屏为圆片状,屏心两面均采用多层浮雕技法琢刻。

一面山岭重迭,松枝茂盛,房舍隐约;两童子骑乘于大象之上、其中一人高举插着牡丹的花瓶,寓意太平景象、富贵荣华。

大象后跟随着敲锣打鼓两队童子;一队四人,一人手撑「万国来朝」华盖领先在前,一人手持灵芝,剩下两童子搬着一盆万年青,都有祝愿万寿长春的意愿。

另一面琢修竹数枝,秀石几块,苍松参天,祥云飘浮,形简而意足。

一屏两面,一面静,一面动,各有千秋。不过比起雕工,这东西最珍贵的还是用料。插屏差不多40厘米高,那原料至少还要大上一圈。

虽然没有翻看底座,甚至没有望气,齐鸣大致也能猜出,肯定是清朝的东西,明朝的文人讲究含蓄,做不出这么浮夸,暴发户性质的东西。

“这是和田玉唉,话说这么绿的,还这么大的,我也好几年没见过了。”

阿依慕从小接触和田玉,立刻就认出了插屏的材质。

齐鸣点头应和:“嗯,是顶级和田碧玉了。你是专家,不考虑历史原因,你给它估个价吧。”

果然,阿依慕稍稍一琢磨就道:“差不多100万到200万之间吧。”

“这么少?”

童欣晴还是被这低价给吓了一跳。

阿依慕解释道:“嘻嘻,古时候开采能力有限,所以不管白玉还是碧玉,都价值不菲。这么大块的碧玉放在古代,肯定价值连城。

但现在开采量上来了,而且碧玉的产地和产量都比白玉多的多,国内的和田玉市场又是以白为尊,所以这东西也就相对没那么值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