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60章 失落的国宝(1 / 2)直播鉴宝:大哥可真刑啊首页

“我知道,《圣经》的故事就是从《永乐大典》翻译过去的。”

“没错,是亚里士多德翻译的。”

“没有《永乐大典》,瓦特就发明不了蒸汽机。”

“对,没有《永乐大典》牛顿就发现不了相对论!”

“听说牛顿就是崇祯的儿子,原名叫朱慈炖。”

“等会儿……发现相对论的不是爱因斯坦吗?”

《永乐大典》四个字算是勾起了宝友们的讨论欲,大家疯狂抠弹幕。

何仁人都傻了,他知道宝友们在玩梗,可不是每个人都知道这些是假的,万一有人信了,那就不好了。

所以何仁连忙解释道,“大家还是别玩梗了,《永乐大典》确实牛逼,但没有你们说的那么牛逼,什么相对论、蒸汽机都发明不了,还有说光刻机的……你们差不多得了。”

大部分宝友都哈哈大笑,也不是他们喜欢玩梗,是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人跳出来把这些谣言重新传播一遍,很多不明真相的人就会上当……

“有宝友问,《永乐大典》到底是什么书籍,正好,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在一片王八蛋编弹幕的骂声中,何仁慢慢开口,表情也变得凝重,“《永乐大典》成书于明永乐六年,正文一共卷,另有60卷目录,共卷,分装成册,字数3.7亿。”

“《永乐大典》是全世界公认的,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辑录了从先秦到明代所有的书籍,包括经、史、子、集和农业、手工业、医学、科技以及戏曲、小说、占卜等内容,包罗万象,无所不含。只要你能想到的,几乎都能在《永乐大典》里面找到。”

何仁此话一出,宝友们都懵了。

其实很多人只是听说过《永乐大典》的名字,并不清楚它的内容,现在听何仁说3.7亿字,人都傻了。

张诺趁机问道,“你刚才说《永乐大典》,这不是《文献大成》吗?”

何仁笑道,“《文献大成》就是《永乐大典》的初版。永乐元年,朱棣想要编纂一部能名留青史,造福万达的大型类书,于是命内阁首辅解缙主持编纂。解缙召集了一百余人,耗时一年,编成《文献大成》献于朱棣,谁知朱棣十分不满。”

“他为什么不满?”

“因为内容太少了,朱棣当时的圣旨是‘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解缙没能领悟到朱棣的心思,于是就靠边站了。”

“朱棣又命少师姚广孝主持编纂,这次姚广孝前后召集了三千余人,耗时五年,才有了这部鸿篇巨制。朱棣非常高兴,亲自作序并赐名《永乐大典》。”

张诺又问道,“那这十三本《文献大成》其实不是《永乐大典》?”

“也不能这么说。姚广孝没有把《文献大成》推翻,而是在基础上重新编纂,所以说这十三本《文献大成》很有可能就是《永乐大典》的其中一部分。”

“应该可以确认,《文献大成》就是《永乐大典》。”

就在这个时候,米老突然扬了扬手中的一本《文献大成》,说了这么一段话。

何仁十分震惊,“米老,当真?”

米老点点头,“起码这本的内容和《永乐大典》其中一本一模一样,我在国家图书馆看过《永乐大典》的高清影像数据库,可以确认。”

何仁这边还在震惊,宝友们已经看不懂了,“怎么还能有两本一模一样的?”

何仁只好解释道,“刚才已经说了,《文献大成》的初版,有两本一模一样的很正常。而且真正的《永乐大典》其实也有两个版本,分别叫正本和副本。”

“正本就是朱棣亲自作序的那套,不过这套已经不知所踪了。”

张诺愣了,“不知所踪?”

何仁点点头,“确实不知所踪,一册都没留下来。”

“那去哪了?”

“一般来说有四种猜测。万历二十五年,紫禁城遭遇过一次大火灾,很多人猜测《永乐大典》正本毁于这场火灾。”

“另外一种说法是,毁于嘉庆年间的乾清宫大火,不过这两种说法比较靠不住,支持的人不算多。”

“哪种说法靠得住?”

“一种是毁于明末战乱,不过没有证据。还有一种说法是在永陵里面,也就是跟着嘉靖一起殉葬了。毕竟副本就是嘉靖要求抄写的,有一定市场。”

众人都傻了,他们还真没想到《永乐大典》一点消息都没有。

何仁两手一摊,“《永乐大典》正本的去向确实很奇怪,按理说明朝距离现在不算是太远,各种历史和大事件都有记载,偏偏这一点,记载很少,只有几例孤证,堪称史上一大悬案了。”

“那副本呢?”

何仁叹了口气,“副本的去向就比较清楚了,一直流传到了清代,却没有受到重视。到了雍正年间,《永乐大典》才由皇史宬移藏到翰林院,一些学士和编修官才得有借阅机会。”

“然后呢?”

“然后就被这些学者给偷了不少。”

“啊?”

“是真的。”何仁只能又叹气了,“道光年间,《永乐大典》就被扔在翰林院,根本无人看守,于是一些官员便开始偷了。他们早上带一件棉袍进翰林院,晚上就藏一两册书在衣服里,然后穿上回家。”

“光绪元年的时候,光绪重修翰林院,顺便清点了一下《永乐大典》,只剩下了5000余册。”

“那还是有不少啊?”

何仁哼了一声,“然后他们就继续偷,二十年后,再次清点,只有800余册了,一万多册的书,居然被偷光了。”

“那就没传下来一些?”

“传个屁!”何仁没好气地说道,“你以为他们偷书是爱书吗?他们是为了卖钱!当时不少洋人看中了《永乐大典》,高价收购,就这样卖了不少。后来八国联军进北京,又毁了不少,抢了不少,导致现在已经所剩无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