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皇帝在失去话语权的时候就需要通过太监来制衡大臣?我说的可对?”朱棣一点就透的插嘴道。
“是的,宦官名义上属于皇帝的奴隶,他们没有生育力,个人荣辱只能依附于皇帝一人。但是当太监掌握话语权的时候,晚唐的局面就会重演,皇帝会成为太监的玩物,是废是立皆在太监的掌握之中。”
朱棣一时焦急起来,如若按照高霖所说的情况,话语权只能把握在皇帝一人手中,可每个朝代都有昏君,或者平庸之辈。一旦他们在朝政上斗不过臣子的话,那么这种情况是必然出现的。
朱棣面色严肃起来:“按高兄这么说,这皇帝与大臣之间、或是宦官在话语权的平衡上,就无解了么?”
高霖微微一笑后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建立一部宪法,然后依法治国。”
“宪法?我朝不是有《明律》么?为什么还要制定?”
高霖忽然想到在这个时期“宪”和“法”是一个意思,都是指的法律的意思。
比如《尚书》:鉴于先王成宪。《论语.国语》:赏善罚奸,国之宪法。《管子.七法》:在一体之治,古能出号令,明宪法矣。
所以刚刚朱棣才领会错意思。
“我说的宪法跟你所理解的法律并不一样,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它凭借国家权力来强制执行,以保证统治秩序的稳定。在《明律》中,或者说是之前的任何一个朝代律法,其实本质上是讲法律只是统治阶级压迫被统治阶级的一种强硬手段。它强调皇权的至上性,同时也划分了对皇权的限制。”
高霖接着说道:“而我说的宪法,是作为国家根本法,它的内容在于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是国家的总章程。因而宪法又称为“母法”、“最高法”,普通法律则被称为“子法””
“那我现在建议父皇去建立一部宪法?”朱棣提议的问道。
高霖则失望的摇了摇头,表示不认可道:“先不说当今陛下同不同意,就是大臣们肯定是不认可的。因为儒家视周礼为纲吉,又以程朱理学来控制思想道德伦理。所以现在立宪轻则招致群臣反对,重则内外震荡,国家社稷危矣。”
“那就一直这么拖着么?”朱棣很是失望,有一种无力感袭来。
高霖则摊开双手,说道:“我早给过你答案了,你好好想想。”
闻言,朱棣陷入沉思,可是想了半天还是没有找到答案:“想不出来,高兄别在这里打哑谜了。”
“提高生产力。”高霖掷地有声的给出了答案。
“啊?这跟提高生产力有什么关系?”朱棣一时不明白高霖的意思了,这弯拐的对他来说有点大。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制约,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解决又依赖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解决。这句话你要牢牢的记住,通俗的来说就是生产力提高了,社会的经济规模总和就会提高,从而就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不管是思想上还是政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