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呆坐在地上,踌躇良久。
杨旭的这场直播,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极大地震撼。
尤其是阉党与东林党的问题直接刷新了他的三观。
原来那些所谓的正人君子竟是这样一副面容。
原来卑鄙无耻的魏忠贤竟也有大功于社稷,救万千百姓。
崇祯想了很多,想了很久。
直到半响,他才回过神来。
崇祯双眼恢复聚焦,映入眼帘的首先是王承恩那张担忧的面容。
“万岁爷,您.......”
王承恩紧张无比,不知该如何询问。
崇祯刚刚的表现可是吓坏了他。
“无事。”
崇祯已经冷静下来。
他回想起杨旭刚刚说的内容,斟酌着吩咐道:“宣徐光启即刻入宫。”
“告诉袁崇焕,前日所谈甚欢,朕想要知道他的具体计划。让他明日,不,让他好好准备一番,过几日带着详细计划来见朕。”
说到这里,崇祯突然没有了言语。
他眯着眼睛,呆呆地望向宫殿外。
因为他不知道自己还能相信谁。
朕死之时,唯有承恩一人相伴,何等可笑,何等可悲。
这满朝文武,究竟何人可用!?
或许孙承宗可用。
但除了孙承宗,又还有何人可用?
想到此处,崇祯又想到了东林党的真面目,叹息道:“承恩,朕杀魏忠贤,是否杀错了。”
此言一出,吓得王承恩打了个哆嗦,赶忙左右看了看。
确定房间内没有其他宫女宦官,这才松了口气。
“万岁爷,这话若是传出去,只怕满朝文武......”
他情绪紧张,虽未曾说完,但崇祯哪里不明白什么意思。他嗤笑一声,没有言语。
是啊,满朝文武的东林党人会不高兴。
他们当然会不高兴。
因为铲除了魏忠贤,他们少了多少掣肘。
崇祯此时彻底明白,为何兄长在世时,喜爱与宦官为伴,所用之人也不乏宦官。因为只有他们才是皇帝最贴心,最知心,最忠诚的家奴。
这些个正人君子,满嘴的仁义道德,满心的贪婪算计。
“臣徐光启........”
半响后,徐光启颤巍巍地来到了皇宫。
此时的徐光启已经六十有六,对这个时代而言堪称高寿。
“先生请起,深夜邀请先生前来,是有要事。”
崇祯亲自上前扶起徐光启,惹得徐光启既是震惊,又是惶恐。他入阁以来,崇祯虽然待他礼遇有加,却也未曾有今日这般隆重。
“先生可记得最近几十年的天气变化?”
崇祯问完,感觉这个问题有些模糊,转而重新问道:“冬季的变化,何时天气转凉,何时入冬,何时结束。冬季持续的时间,是否有延长?”
问题问完,崇祯满怀期待地看着徐光启。
此时的徐光启为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
当然,崇祯找到他的原因,不是因为身份,而是因为徐光启的能力。他曾看过徐光启的甘薯疏》、《芜菁疏》、《吉贝疏》、《种棉花法》和《代园种竹图料谜誉击说》等农业著作与《几何原本》,知晓这是一个有能力的人。
尤其是在农业方面,有着非凡的成就。
而农业与气候又有着密切的联系。
徐光启先是一愣,随后认真思索后,答道:“陛下问得匆忙,微臣得查阅资料才能给出准确的答案。不过以微臣记忆而言,自万历二十多年以后,冬天确是来得早了,走得晚了。”
“据臣观察,最近几十年冬天不仅来得早了,而且寒冰带正在逐步南移。”
说到这里,徐光启也感受到了异样的气息,有些明白了崇祯的急躁。
他眉头紧锁成川字,心中暗惊。
冬季延长,寒冰带南移,如果持续变化,会对当今农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尤其是对大明王朝北方农业的冲击,将会是致命的。
万岁莫非注意到了这点!?
真是奇了,自己以往都尚未注意到,万岁尚未及冠之年,如何会注意到这样的变化。
难道有同僚向万岁进言?
“寒冰带南移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