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臣以为,与其苦思应对张仪,不如深思齐国日后的策略;与其跟着秦、楚的节奏走,不如以我为主,引导天下大势!”说话的是一直未曾出言的段干朋。
段干朋的以我为主令众人不禁眼前一亮,齐威王拱手急道,“干朋何以教寡人?”
世人皆知桂陵之战田忌、孙膑的围魏救赵,却少有人知道,段干朋才是这一战略的提出者。
当时,赵国为了摆脱魏国的控制,进而达到兼并土地,扩张势力的目的,赵成侯于公元前356年在平陆和齐威王、宋桓侯相会结好,同时又和燕文公在阿相会。
接着,赵国向依附于魏国的卫国发动战争,迫使卫国屈服称臣。
于是魏国便藉口保护卫国,出兵包围了赵国国都邯郸,强行攻打。赵与齐有同盟关系,鉴于邯郸局势危急,遂于前353年遣使向齐国求援。齐威王闻报后,遂召集文武大臣进行商议。
丞相邹忌反对出兵救赵,而齐将段干朋则认为,不救赵既会失去赵国的信任,又会给齐国自身造成麻烦,因而主张救赵。但他同时又指出,以当时的战略形势来考虑,如果立即出兵前赴邯郸,赵国既不会遭到损失,魏军也不会消耗实力,对于齐国的长远战略利益来说是弊大于利。因此,他主张实施使魏与赵相互削弱,而后“承魏之弊”的战略方针。
具体地说,就是先派出少量兵力南攻襄陵,以牵制和疲惫魏国。待魏军攻破邯郸,魏、赵双方均师劳兵疲之际,再予以正面的攻击。段干朋这一谋略显然有一石三鸟的用意。第一,南攻襄陵,牵制魏军,使其陷于两面作战的窘境;第二,向赵表示了援助的姿态,信守盟约,维持在平陆相会时所建立的两国友好关系,帮助赵国坚定其抗魏的决心;第三,让魏、赵继续互相攻伐,最后导致赵国遭受重创、魏国实力削弱的结果,从而为齐国战胜魏国和日后控制赵国创造有利的条件。
在众人的目光注视下,段干朋略一沉吟,拱手道,“天下大势看齐、楚、秦,论国力齐国首屈一指,论地广楚为六国之和,论兵强秦有虎狼之师,三强各有所长。单独一国皆不能独抗两国,结盟乃大势所趋。秦要连横,楚要变法,我齐国呢?”
说道这里,段干朋微笑着环视几人。
“干朋你就不要卖关子了,叫寡人好不着急!”齐威王急不可耐道。
“大王,臣之所言乃臣一人之看法,臣以为我齐国应当拓地!结盟应因时制宜,与谁结盟,合适结盟,要看结盟是否利于我之战略。”
“那依干朋之意,是否应当与秦国结盟?眼下与楚结盟还是与秦结盟?”齐威王问道。
“国相此前言秦与我结盟意在弱楚,臣以为然也。然臣以为,结盟之利非在楚而在赵!”
“赵?”众人不禁有些疑惑。
“是了!”齐威王高声道,“秦得魏之上郡,进攻赵国河西的大门便已开启!秦来联盟,便是想与我一同出兵攻赵,迫使赵国事秦,如此秦连横三晋,下一步便是南下攻楚!”
段干朋笑着点点头,“大王所言极是!三晋地处中原,纵贯南北,实为秦之屏障。有三晋在侧,我奈何不得秦,秦却能借道三晋出兵攻我!”
“为之奈何?”
“三晋事秦之日,便是齐、楚结盟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