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二章 带上来吧(1 / 2)佞幸:我的姐夫是皇帝首页

“廷缙兄,你此番为何如此啊?”

皇宫御道之上,一行人脚步轻快向着长安右门而去,李东阳犹豫了一下,拖后两步和张申靠近了一些,轻叹一声,低声道。

张申微微的笑了笑,目光看了看前面的一众大臣。

锦衣卫指挥使牟斌、御前太监陈准,两位内阁大臣、礼部尚书徐琼,翰林学士、詹事府詹事吴宽,以及通政使元守直,登闻鼓响,满朝皆惊,已是几十年未曾有过了啊。

情况不明,皇帝态度亦是不明,派出了通政使和内阁阁臣、锦衣卫前去查看,而脑子转动飞快的大臣们只一想便大致猜到了可能的情况。

因而,几个跟文人士子有关的朝臣亦是纷纷请旨前去,皇帝陛下一一准了。这才有了近十位内外重臣同行,张申这个刚之前展露谄媚外戚一幕的顺天府尹,却被大臣们纷纷排斥了。

而李东阳的靠近说话,显然极为突兀。

张申谑笑着看向李东阳,道:“呵呵,李阁老,和下官这谄媚之人一齐,不怕惹人说话?”

李东阳面色不好,嗔怪道:“廷缙兄,你又何必说此等之言,旁人不知你张廷缙,我李东阳岂能不知,若是你愿……如今怎会只做个顺天府尹!”

张申稍有感慨,道:“是啊,宾之岂能不知?你我同窗两载,亦是同科同年,人皆言你神童,聪敏智谋当世无二,又怎会不知?满朝上下,大致已很少再有人记得,我张申亦是刘东山、李西崖的同窗、同年吧?”

“难道你李廷缙也是在意他人看法的人?”

李东阳没好气道:“你有你的坚持,李某不便猜测,但你此番为何如此?”

张申笑了笑,不置可否道:“宾之,你既言知我,那为何还要问及此?”

“廷缙,你我私下而言,何必还要弯弯绕绕,李某诚心而言,你此番实在不该。虽看似小事,只是你不顾人言之事,似乎奏的亦是小事。但明白之人谁不知,此非小事。你可想过,若此事再行迁延,朝野可会非议,满朝上下可会道左,可会人心不稳?若是有心之人再起波澜,岂不令的朝野动荡,社稷不安?”

“已是不安了,几十年未曾响过的登闻鼓响了,也是敲响了满朝臣僚的心思,又怎会能安?”

张申笑了笑,无所谓道:“宾之,即便今日张某未曾起头,这登闻鼓可会响?这朝野可会安平?你善思善谋,智虑万里,又岂会看不出,无非早晚而已。”

“但早了啊!”

李东阳叹了一声,道。

“早?或许吧!”

张申摇摇头,道:“可不早不行啊,难道非要等到朝野上下众皆一声?若是那般,可能起的就是君臣了,那样的动荡是否更酷烈?”

李东阳沉默了,他岂能不知,这也是他偶有思及之时所担心之事。

臣与臣派系林立,政见不合,因而针对,甚至只对人不对事,朝廷必然风声鹤唳。他和内阁的学士,朝中的有志大臣们竭力所避免的正在于此。希望朝堂能上下一心,少些纷争,致力于国事。

当今陛下是仁君,在陛下的治理之下,他们这些大臣们做的亦是顺利,事情似乎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可张申所言,他同样思及,若是真就一个声音,那是如何局面?人心是很奇怪的东西,既然一心了,即便是所谓公心,那会不会想的更多,会不会再行一步,让那位高高在上的君……

其实,现在已是苗头尽显了。最近他彷徨,他犹豫,也复杂莫名,事和他的信念有些不符啊。

张申看向李东阳,笑着再道:“宾之,还记得当年老师如何评价你我及刘时庸三人吗?他老人家说啊,说我张申意志弱了些,坚持不够。他也说了,刘时庸意志坚定,权谋也是足够,但或可少些权谋。说你的呢?说你李宾之,智谋高绝,但少了些决断,总是有些过于把理想寄予希望了。

这么多年过去,老师的话验证了不少,至少我是认同的。但被老师寄予厚望的你,是否亦是认同呢?”

“不说了!”

张申摇摇头,笑了笑道:“人性、人心,对我们这些半截入土的大臣们而言,想改变自己都难,何来改变别人。宾之,张某只有一言,既知一切难以避免,为何不能让他在有秩序、规则的范围内发生?朝堂可以只有一个声音,也可以与君……但,尽量多一个底线吧,这底线便是公正、公平,合礼、合法!”

“张鹤龄嘛?”

李东阳默默的念道。

只此一言,李东阳便明白了张申为何在朝堂之上替张鹤龄发声,当然,也不排除张申有其他的想法,但即便是求进,张申的做法也不为错,实无可厚非。

既言于此,李东阳再也无话可说。

长安右门外。

一百多名身着儒袍的士子,他们有的哭,有的嚎,嘴里高喊着某些口号,群情愤愤、慷慨激昂。

一行大臣过来之时,老远便听见震天的吼叫声。

大臣们心中亦是紧张,谁都知道,这一两百人对于整个大明,甚至对于京城之中的士子而言,都只是极小的一部分,可谓无足轻重。

但这无形中代表了一个阶层,而这一阶层,承上启下,或许能代表的更多。

“请皇帝陛下严惩佞臣、奸宦!”

“请皇帝陛下为我等士子做主!”

“请皇帝陛下听我等一言……”

一行大臣终于来到了长安右门之前,似是看到了重臣到来,他们喊的越发的激烈,打头的那位士子,更是喊的格外的激情,更有随时要冲进来的架势,使得局势更加的紧张起来。

牟斌眼神淡淡的扫过一众士子,接着又看向了吴宽,视线巡游一圈后,这才朝内阁三人道:“首辅,李阁老、谢阁老,是由下官去?还是诸位阁老先行劝诫?”

“不必劳烦牟指挥使!”谢迁摆了摆手。

刘健此时也是把看向士子们的视线收了回来,他亦是也看向了吴宽,问道:“吴学士,那最前领头之人,老夫看着似乎有些眼熟,是姓吴?”

吴宽心中轻叹,怎就未将他的话记住呢,何必非要争这个头,也不知是好是坏啊!

他想否认,但人家已是认出,锦衣卫还在身边,他也不得不答,只能轻轻点头道:“却是姓吴,说起来和吴某还沾些族亲,吴某往日也偶有教诲,未曾想今日……终归是些书生意气,有何言不可说,有事可告衙门。即便是衙门有堵言路,亦可往三司六部,何需行之极端,阁部、陛下难道还听不得声音不成。待吴某去说一说吧,让他们退去,按正常的程序上书吧。”

“呵呵!”

吴宽的话还没未曾落音,只听一声戏谑的笑声突兀响起,几位大臣不由眉头微蹙,李东阳心中更是暗叹了一声。

众人不由循声看了过去,不用问,自是张申。

只见张申脸上也是戏谑,缓缓道:“吴学士,你此言让本官好不惭愧,何为衙门有堵言路?这是说我顺天府不作为,乱作为喽?呵呵,好大一顶帽子啊。”

吴宽尚未言,谢迁眉头一动,却是先道:“张府尹,现下非是争论此事之时,还需处理了当下事端,总让这些人在此嚷叫,岂不惊扰了陛下,也使得京中动乱?”

张申不置可否,笑道:“谢阁老,已是惊扰陛下了,已是京中动乱了啊。因而更该迅速理清此事,若只是劝退了,影响如何消解,难道真要我顺天府当一个阻塞言路的罪名?今日有吴学士家的族亲牵头,明日可会有李学士家的,后日是否会有谢学士家的?这朝堂、朝廷,社稷天下……唉!”

闻言,谢迁很不满,怒斥道:“张廷缙,你这是何意,与本官为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