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五章 显徳殿内的争论(1 / 2)换唐首页

其“有害者九”

说修筑铁路是“害国扰民,作法自困”。

一是筑铁路购买民田,使田主成为游民。

二是筑路器用洋匠,进口各种设备,银钱大量流出国,难有珠还之日,而借贷外国,则是白穷之道。

三是火车票行则货物流通,人心增奢,财产日以虚糜,以至百姓穷匮。四是德国开通铁路后,物价腾贵,而中国民贫,物价上涨更影响百姓生计,“末有不令军民度日倍艰者”

五是开铁路自平山川之险,何必要?“自失其险.以延敌哉”?

六是民富则不生外心,民穷则易萌他志。

如让洋人行火车到清国各地,愚味村民易受其诱惑而沟通,则民情不可尽恃。

内溃为虞。

七是铁路之利于行兵,要看双方兵力之强弱。

兵力强则我可速以挫人,兵力弱则人亦因以蹙我。

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此举若成,“徒代人布置耳”。

八是西洋地狭而“莽无伏戎”,故火车通行无阻。

我国地广,盗匪多,火车行则易受土匪为害。

九是如果先造一条铁路“则火车所到者十之一,不能到者十之九,各处商货依然不能周通,指兵威依然不能骤至。

那时见其无益,废之则前功尽弃,行之则浩费难供,实是作法自困。

刘锡鸿真的不知道火车的便利吗?

不!

他是知道的。

他是晚晴首批驻外使节,他对西方文化的了解远远超过同时代的其他人清朝人。

但他为何还要如此?

在李修齐看来,刘锡鸿不是不了解洋务运动,他是更了解大清啊!

平心而论,他反对修铁路的理由中也是有可借鉴的地方的,如他指出铁路的修建有可能会便于外国列强控制中国,丧失主权,借款修铁路亦然。

“囊者英法构衅,屡获逞于海隅。然而未敢深人者,即以道途阻修,运炮运粮两皆易窒之故。今奈何自失其险以延敌哉?’

上下官员腐败成风,铁路单一,不能到者十之有九等等。

顺后来的历史也印证了他的这一担忧。

刘锡鸿的思想并不是一无是处,也有值得借鉴、深思的地方。

但依然不能改变清朝走向灭亡。

如今的萧瑀历经几朝,在他的内心便是遵循祖制,按照先人的方法行事,循规蹈矩。

而在李修齐看来,社会需要发展,只有发展,才能提高生产力,才能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而社会的发展也会伴随这各种问题,但却不能因噎废食。

社会的发展的确会生出新的问题,同时也会将很多旧的问题消弭于无形,从整体看来,方向上是能够让大多数人受益的,这点就足够了。

至于这其中的对与错,站在不同的角度,自然会有不同的答案,李修齐也不想去争论什么,他往往是把结果直接砸在人的脸上。

那时候所谓的对与错都没那么重要了,有的只是不同的选择下,所承担的,相对应的后果。

台上的李世民看向台下出列的群臣,出言道:

“萧卿虽一心为国,可其已触犯了律例。

为社稷之心,朕已知悉,固令其赴任金州刺史。

而其触犯律令,难道也不处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