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终章 对话(2 / 2)伍子胥大传首页

“相国大人,不久前齐国前来攻打鲁国,鲁国是我母邦,必然要保全。我的学生子贡说他有办法,于是便出使各国。”

“愿闻其详。”

“鲁弱吴强,如果攻鲁,齐国必然轻易拿下,领军的国书、高无平就可以建功,而齐相国陈恒同这两人不合,不愿意他们势大,于是子贡借此游说,让齐国改道伐吴。”

“妙!夫差好斗,知道齐国入侵,一定会应敌,鲁国的危难就解除了。”伍子胥听到这里,差不多就明白了来龙去脉。他进一步说道:“不过夫差还是会担心越国那边,所以您的学生又游说了勾践。”

“相国高见!不过您为什么认为吴国必败?”孔子不解。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勾践卧薪尝胆,夫差狂妄自大,这是主胜勾践重用范蠡、文种,这两个都是大才,夫差宠幸伯嚭小人,这是将胜越国风调雨顺却向吴国索要粮食,吴国恰逢大旱却硬要救济,这是天胜越国为报亡国之仇,同仇敌忾,吴国连年征战,将士疲敝,这是兵胜越国谨慎低调,与邻为善,吴国后方不稳却四处征伐,这是道胜。”伍子胥说着,想起了和孙武一起辅佐阖闾的时光,不禁感叹。

“相国大人明鉴!”孔子不禁感叹。

“可如果是这样,鲁国并不安全。”伍子胥嘴角一笑。

孔子立刻就明白了他的意思:“吴国胜利,就会趁机拿下鲁国,齐国获胜也会顺道伐鲁。相国大人是这个意思吧!小国生于乱世,风雨飘摇,命运不能自主,这难道不是天下公认的吗?孔丘虽然愚钝,但也知道这个道理,所以子贡离开越国已经马不停蹄出使晋国。晋国不愿意齐吴任何一方吞并鲁国然后同自己争锋,所以不论谁胜谁败,晋国都会出面平衡。”

伍子胥听完忍不住赞叹:“夫子的学生都是人杰啊!可儒家向来提倡仁义道德,怎么会有这样的权谋诡诈?”

孔子再拜:“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仁义道德是为了百姓安康,天下大同,怎么能不顾实际情况,用来束缚自己呢?”

伍子胥深以为然,又追问道:“夫子有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我灭了母国,却又为吴国殉道。那在夫子看来我究竟是忠诚还是不忠诚?”

孔子回答:“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无道,臣攻之父不慈,子弃之。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如果君王无道,臣子依旧忠心,那不是助纣为虐吗!”

伍子胥仿佛放下了心底的一些执念,他忽然明悟了渔夫曾对他说过的话:人渡了河,心渡河了吗?

“真像是一场梦啊!只是不知道现在的是梦,还是过去的是梦?”伍子胥心有所悟。

孔子摇了摇头。两个人身影都逐渐虚化。

鲁国的一处卧室,孔子睁开了眼睛,看着周围熟悉的卧室,眼神一阵恍惚。稍后,他恢复了清明。

伍子胥死后,夫差攻打齐国,虽然胜利却被晋国干扰,无功而返。此后二年,吴王召集鲁国、卫国的国君在橐皋会盟。

第二年,吴军就势北上,在黄池大会诸侯。勾践趁机袭击吴国,杀死吴太子,打败吴国军队。夫差听到这个消息,立刻回国,派出使者用丰厚贵重的礼物和越国媾和。

后九年,越王勾践成功灭吴,夫差无颜见伍子胥,自毁容貌后饮剑。

远在越国的雅鱼得知这个消息后,身着华服,面北而拜,然后平静的自杀。死前她留下了一株只开了一瓣的兰花。

几乎同时,范蠡了辞官,与西施一起泛舟在西湖。

伍子胥的眼珠在吴国都城看到这一切。他看到了吴国的强盛,也看到了它的没落。中间的过程,穿插了他的人生。他的尸首用鸱夷革裹着被抛弃于钱塘江中,吴人哀怜他,为其在江上立祠,命名为胥山。

后记

结束了吗?结束了,好像又没有。

二百多年后,春秋既灭,战国兴起。秦赵战场上,一名将军一身白袍迎风而立,他身形修长,剑眉英挺,黑眸如电。望着下方激烈的战况,他将脖子佩戴的一颗狼牙从盔甲中取出。

他是被后世称为杀神的白起,公子胜的后代。在无数次拼杀中,他都会想起祖先流传下来的那个猎狼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