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7 章(2 / 2)重回1979首页

虽说沈惊蛰如今对苏盼仍保有几分警惕与防备,但所谓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在抵达兰花市后没几天的时间,他就打听到了第一食品厂的地址,跟了厂长几天,确定了对方的家庭住址后,便寻了个黑灯瞎火的晚上,把那封信给“投”进了院子里。

但他向来避讳这种事,再加上如今又是初来乍到兰花市,忙着摸行情、发展人脉这些事都还忙不过来呢,自然不会刻意去打听后续,反正苏盼这信送到了,至于这封信能起到什么作用,又会是什么结果,他作为初来乍到的外乡人又怎能知道?

更何况,这事儿还属于苏盼的私事,合作关系最忌讳的就是背着对方摸人家的底细。

所以尽管送信这事是苏盼授意的,但还是那句话——

有打听这个的工夫,还不如多想想赚钱的事!

……

抱着这样的想法,沈惊蛰就又开始忙着在兰花市落脚、发展人脉和开拓赚钱事业的事。

对于这一部分的开拓工作,苏盼早在和沈惊蛰交换计划书的时候,就曾经和他认真地探讨过。

最好的办法,也是最省钱且安全的办法,就是先在注册好个人营业执照,再去找当地的纺织厂以个人营业的名义进行合作,直接从纺织厂那批发布料,这样从成本上就能剩下不少钱。

至于这布料买到手后怎么变成一件件衣服,俩人商量来商量去,倒是也想出个好办法——找些当地从制衣厂退下来的退休工人。

这年头,工人家里几乎都有三转一响,尤其是会做衣服的人家里,缝纫机绝对是必不可少的。他们完全可以找些退休的制衣厂工人,以返聘的名义,以计件给钱的方式,直接在家就能把衣服给做出来。

按件给钱的结算方式,对沈惊蛰他们而言是既不用按月发工资,又能提高制衣效率,最关键的是还不用花钱买缝纫机,能省不少钱;而对已经退休又被返聘的大爷大妈来说,这也是份能在家就把钱赚到手,又不用再看儿女脸色,还能拿赚来的钱贴补家用,攒点私房钱的好事。

简直两全其美。

为此,沈惊蛰从到了兰花市,找好了落脚处后,就一直忙活着办营业执照的事儿。

瘦猴儿被他安排去和纺织厂那边搭线也是忙得脚不沾地,连郑小娟和王红星都被派去制衣厂周边的家属院寻摸适合雇佣做衣服的人选。

足足忙了一个多月,沈惊蛰几人才终于把各自手头的事情完成得八九不离十,并在了五一到来前,拿到了终于批下来的营业执照,也可算是能把这朝着赚钱走的步子往前迈一迈了。

沈惊蛰忙得成天在外奔波,除了刚到兰花市后给苏盼拍了封电报,告知了对方当下的情况,和信已送到的消息后,就再没给她发过电报。

满脑子都是生意经的沈惊蛰此时此刻根本顾不上别的,只想加快手里的工作进度,尽快赚到回头钱。

他把这茬忘了,郑小娟和王红星两个人却没忘。

在和沈惊蛰说了一声要写信给苏盼后,她们俩就立刻动笔,给苏盼写了满满两大页的信——

其中一页交代了现在的工作进度,还有各种她们在兰花市的见闻;另一页则全是她们俩对苏盼所送的衣服的称赞与喜欢。

这俩小姑娘都没怎么读过书,拼拼凑凑地写了好几天,才凑齐了这两页的内容,又因为字写得不忒好看,以至于连信封上的地址都还是她们托邮局的工作人员帮忙给写的。

这封信顺着邮递员的自行车轱辘,一圈一圈地转着也转折着地,朝京市赶来。

只是,在这个车马很慢,书信很远的年代,也不知道这封信什么时候才能被送到苏盼的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