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国热火烹油,大明也鲜花繁锦。
南方自不必说,而北方在与士绅合流后,也没有产生什么不良的影响,整个国家欣欣向上,甚至在北方爆发出了经济活力在这两年居然超过了南方。
原因嘛,自然是天下大乱,北方的大量土地被八旗占据,而今大明反攻,这些土地自然可以被官府重新分配,然后再杀一批投降清朝的典型,这又释放了一大批土地。
再加上连连战乱,人口下降,人地矛盾没有之前那样剧烈,大量的无主荒地可以进行耕种,而这些士绅说要求全面恢复旧制,其实也是千百年来逐渐形成了文化,这种文化传统当然不全是自发形成的,他带相当一部分正治压力,但是不管怎么说,比起大同的新文化,他无疑是最贴近普通大众的。
蒸汽机,纺纱机带来的商品倾销,商品的倾销带来的大量税收,迫使大明官府不得不重视商业,重视市场,所以大明南北的重伤主义气氛浓厚。
而这些士绅在皇权长久的压迫之下,自有其生存之道,基本上是没有人敢招惹皇权的,老老实实在皇权圈定的范围内进行商业活动。
而继社的技术,加上朱由榔官府的整治让此时的大明吏治较为清明。
针对前朝的弊政,做出一些列针对性的措施。
首先便是增加正税,是的,朱元章建立大明,便开始制定了三十税一的税率,这种税率只有在文景之治的时候实行过,以后都没有再出现这样低的税率。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不是之后的皇帝都心肠歹毒,而是搞三十税一,收上来的税赋基本上够不上官府的各项开支。
而文帝之时能维持这样低的税率,那是因为当时整个汉朝崇尚黄老之学,无为而治,不断压缩官府的规模,官府几乎不管事,是彻彻底底的小官府。
但是后来武帝外儒内法,整个社会组织在这里迎来的重要转折,盐铁官营,国家彻底垄断最重要的民生物质和战略物质,矿山禁采等手段,如此方方面面的控制国民,自然需要庞大的官僚机构,而维持这庞大的官僚机构,自然需要不少开支。
所以三十税一就根本无法实现。
而朱元章搞出三十税一,让整个国家正税偏低,但是国家要维持运转怎么办,只能各种摊牌,杂税,而这种脱离了正常序列收税手段,正是万恶之源。
正税收纳自有吏部,户部,御史台等盯着,但是杂税这个名目一开,又是由低沉官吏加增,可想而知会怎么盘剥百姓。
而大明在增加三响也是按照正税为基税,估算了一下百姓应该能承受三响的增加,但是我们都知道,百姓早已不堪重负,三响一征,更是压倒骆驼最后一根秧草。
但是文帝之德,文景之治又是历来儒生的社会理想,如继社顾炎武他们也逃脱不了这个定势。早就在南京地区实行三十税一,好在其商品和工业爆发极大弥补了这一亏空。
但是朱由榔掌握大权后,自然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再存在,所以将天下的正税通通变为十税一,这个看着比三十税一要高不少,但任就有些偏低。
要知道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的农业税是百分之十五。
以此来开,这个税率并不高,但前提是千万别让基层失控,肆意摊派。
除此之外便是商税,商税按照现在的税制,大头便是增值随,所有商品都是加上百分之十六的增值税后售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