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亮主意即下,便立即展开了行动,找来唐甄与长叹一夜后,唐甄便上下奔走,将宣教科的精英抽调一部分。
然后董亮自去军中抽调一部分思想比较开化的军人,共同组建大同社。
准备将众治的思想在军中普及,每个连队都会陪一个社员,社员既不隶属于军方,也不隶属于官府,他相当于一个民间结社组织。
但是现在里面大部分人还是官府中人,比较这次改革是自上而下的。
改革的动力主要来自上层,最主要的便是董亮。
社长由唐甄代理。
董亮对于这个组织结构虽然还不是太满意,但也是眼下的最优解了。
这样结社,将军队的思想工作交给大同社,虽然避免以后官府异化后,依靠大同社借尸还魂,鸠占鹊巢,以众治之名,行独夫之实。
但是这也以为将军队的生死交给了大同社了,如果大同社腐化了,那又该怎么办?
全民开放结社?
那军队便会四分五裂,沦为党争的工具,文斗不成,便来武斗,完全是取乱之道,但是一个社团怎么自我净化,这又是一个大问题。
这个问题难倒了千古无数伟人,或者这根本就是一个伪命题,一个无解的答桉,只有不断地剜肉重生,才有可能历久弥新。
而眼下的大同社不过是个草台班子。
虽然董亮在军队里面不断宣扬,有行独夫民贼之事者,天下共击之!各个战士虽然口号喊得震天响,但是几个人当真却是不知。
最关键的是按照董亮独夫民贼的解释,他自己便首当其冲,将一国所有权力全部集中,如何不是?
于是董亮也顺势提出五年后,自己便会大政归还,将权力下放。
董亮做完这一切已经是七月份了,此时大清内部也开始一轮痛苦的尝试。
岳乐在经历集权失败后,便一直尝试着与董鄂氏联合。
只是碍于清国现在二元制的政治结构,只会存在赢家通吃的局面,岳乐虽然占据优势,也有心讲和,但是董鄂氏却不愿意。
在她看来大清可以没有岳乐,但不能少了她董鄂氏。
尽管大清这去年丢失了大片土地,但在董亮的技术支持下,大清的财政并没有崩溃,反而越来越好。
再加上岳乐也有心减轻百姓负担,三响之中的辽响废除,鼓励经商,所以这一来二去,清国的百姓得到一丝喘息的机会,日子总能过得下去。
那亡国征兆的剃发易服也废除,让低层的百姓并没有多少痛觉,自然也不会有什么反抗,再加上董鄂氏的原因,大清在妇女解放方面也与大明平齐,社会方面进一步松绑,这一来二去,百姓对于是爱新觉罗统治还是朱家并没有多少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