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三章 生意经(2 / 2)在阳光眷顾的大地上首页

辛逸嫌弃他乱用词语,继续献殷勤做无用功,一边耐着性子等着他说的时机,每天闲下来就着急上火,脸上长痘痘。业主代表看到辛逸烂脸很关心,给他送了一瓶橄榄油泡无花果干,说一天只要吃一颗,有助于平衡身体机能。辛逸试着吃了一个,就被油腻得无法下咽。徐童却觉得好吃,每天早晚各一颗,没几天就吃完了一整瓶,他对辛逸所说的时机也就来了。

林建的生意终于彻底好转,邀请大家去他店里坐坐。徐童开上哈飞路宝,先在办公室门口让冷星雨上车,让她坐在后排,然后接上在工地门口等着的辛逸,也让他坐在后排,理由是刘永正要坐副驾驶。

狭小的空间里,辛逸很自然地说起林建的服装生意。他就是个外行,在一通胡说八道后,冷星雨鼻腔里重重哼了一声,说:“不懂就不要瞎讲,不说话没人把你当哑巴。”辛逸喜笑颜开,有了打是亲骂是爱的味道,徐童和刘永正两人当做没听见。

林建的店铺在一个十字路口上,左右都是批发店,街边摆满各种货物,人来人往很是拥挤喧闹。走走停停到了林建店铺门口,几个人都注意到店名很简单,翻译成中文就是“林家铺子”。徐童知道了赞不绝口,说外国很多大公司的名字就是创始人的姓氏,显得年头长。任海涛非常难得地没有讥讽徐童没文化,戴月荷给徐童解释了名著《林家铺子》里铺子最后破产的命运,徐童向林建道歉,说自己无知,绝不是故意的。

林建毫不在意,告诉大家他刻意取了这么一个名字,图一个“破而后立”的意思。

辛逸意外地看到小姑娘艾丽萨在店里忙碌着,给一位小年轻打下手整理货架。艾丽萨见到辛逸很高兴,欣喜地说服装已经卖完了,仓库里也空了,她在准备货架,因为要展示很漂亮的饰品。辛逸看去,店铺里果真只剩下几件样品了,有几位客人在聊天,听上去是要预定货品,等着到货后立刻批发走。

辛逸问林建为什么生意突然就变好了,林建说其实原因早就知道了,冷星雨的分析非常准确。辛逸很好奇,冷星雨前后几次分析,到底哪一次说中了。

林建指着那些几位客人中的一位,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最初,林建的货柜是客人预订的,发货之前他把样品和清单都给客人看过了,客人满口答应下来,说货到了之后立刻全部买下。然而货到了之后,客人露了一次面,拿了服装样品后就没消息了,几天后林建找到他时,得到的答案是袖子不对没法卖、扣子不对没法卖之类的托词。其实服装一点问题都没有,是客人没钱,改了主意。这是一个教训,没有让客人先付定金,违约没成本,原因是林建当时想当然地以为这里东西太好卖了,这个客人不要可以卖给别的客人。

实际上,这个客人不要林建的货了,林建的货就很难卖了。事情就像冷星雨曾经说过的一样,这个领域里面存在一种隐性的垄断。阿尔及利亚人口不多,一些特定领域里面做生意的就是那么些人,相互之间都有交往,或者干脆就是七绕八拐的家族亲戚。这些人做生意讲究一对一的合作,你跟其中一个人做了生意有了合作,就不能和另外一个人合作。林建的服装生意就是因为这个,大家都知道那个客人没要林建的服装,其他人也都不会要,就是降价也没人要。

就这么个事情,让林建陷入了危机之中,差点儿万劫不复。然而,也正是这位客人帮助林建最终解决了问题,正是应了“解铃还须系铃人”这句俗语。

之前林建在街上卖服装被警察抓,以及后来新开店铺卖服装,那位客人都知道。他现在仍旧是没钱买林建的服装,但是给林建介绍来另外一位客人。这位客人要找一种袍子的面料,希望林建帮助从中国采购。林建轻车熟路,没两天就给客人搞到货源,把样品快递到阿尔及利亚,质量完全符合客人要求,价格也合适。但是,林建给对方提了一个要求:帮忙把积压的服装卖出去。这位客人二话不说,给林建介绍了一位买主。这位买主看了服装,二话不说付款提货,而这位买主其实林建找过两回,此前根本不理睬他。买主不仅把这批存货要走了,还交了定金预订了下一批货。这样林建一下子做成了两笔生意,国内工厂已经开始生产他的订单了。他现在现金充足,服装和面料供不应求,他打算配套卖饰品,用空运加快周转。

辛逸听林建说完,非常佩服冷星雨的分析,说她完全有讥讽自己的水平。刘永正装作浑身起鸡皮疙瘩,四处挠痒。冷星雨毫不领情,说这个太简单了,林建肯定也知道这个原因,但是这种事情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没有机会很难解决的。她最后评价了辛逸一句:“学习能力好,只要有足够的学费,肯定能成功。”这其中的讽刺意味更浓,但是辛逸听得舒服,只要冷星雨把心思放到他身上就行了。

这时,刘永正哀叹了一声,说:“林老板,真羡慕你生意兴隆,我的货柜有麻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