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31 找导演(2 / 2)电影事业家首页

“这些琐事一般都是剧务在当地机动安排的,你怎么亲自做起了计划。”芦韦提醒,“这姑且算你负责,但你别忘了,阎王易躲,小鬼难缠,带去斑纳剧务和厨子都是厂里的正式职工,耍起横来不配合你,你都拿他们没办法。”

“是啊,为啥厨子都得从厂里带,”王展心里也挺烦的,这也是这时代铁饭碗的弊病。

“不过,估计你也没这顾虑,现在厂里都传,头儿明年初要提干你做制片部副部长,这要当官儿了啊,过两三年你们部长退休,你不就是部长了吗?谁敢惹你啊,照你这履历和年纪,以后指不定就要去北平当主管部门的大领导。”黄健新调侃他,“给你支一招,学学我那《黑炮》的剧组,平均年龄不到28岁,保管听话!”

“你才是当了个大领导!”王展笑骂!

王展自然没啥太大的担忧,他又不是陈皑歌这样的,暂时借调过来的“外人”,这些年积攒下来,他在西影还是有一定威信的,不说底下压根没人敢造次,他也不会挑这样的麻烦人物进自己的剧组。

三人结伴去吃晚饭,王展问芦韦他看完《孩子王》剧本后感受怎样,又打算如何编《棋王》的剧本。

芦韦倒还真的提出了有用的东西:“太忠于原著,重讽刺和批判,基调有些冷,细节少,这就会拍得很闷,如果以常规的要求看,忽略了深挖很多人性上的东西,毕竟冷暖对比更能直击人心。”

“你是指故事太简单,视角只专注主人公老杆,就会单调,因为忽略了那些孩子?还有对师生间的情感互动不够?”

这让王展想到了《放牛班的春天》《死亡诗社》的情感处理方式,的确那会更加平衡,但却并不是他们想要表达的。

“孩子总是代表纯真和希望的,越是晦暗的环境,这一抹亮色就越明显。但显然他们没打算给太多空间去营造这些,所以总会让人觉得这个故事和我们隔着一层。”

王展点点头:“这方面,或许我们可以通过摄影手段和一些细节的来补全一点点。但也只能是一点点,点到为止。毕竟我们不是要迎合什么,这就是次纯粹的艺术创作。”

陈皑歌本身也是个特别自我的人,这导致他的视角也很自我,虽然他很感性,让他自己在剧本留白处添置点什么,那往往得不了好,《风月》就是个例子,这是个不能让他主导剧本的导演,剧本到他眼前必须是完整完善的,不能让他留地盘让他乱来。对讲故事、讲情感,他不如老谋子来得懂。

芦韦跟他说,《孩子王》基本定型了,他只能加点东西,稍作修饰。

王展表示理解,毕竟现在的样子,也是阿诚和陈皑歌的共识,锦上添花可以,进行基调上的调整是不可能的了。

倒是《棋王》的改编,王展有很大期待。最适合改编成电影的无疑是《树王》,所以哪怕田状状更不会刻意讲故事,王展也还是很放心的,其次是《棋王》,最难拍的是故事过分简单的《孩子王》。《棋王》居于中间,对导演和剧本都有要求,反而是最容易出效果的。

《棋王》不能玩抽象的、意识化的,要让找讲故事的高手来,这还是得老谋子。

《红高粱》虽是处女作,可它是87年开机拍摄的。眼下的老谋子也刚萌生了做导演的想法,但无疑会比2年后来得生涩些。

同时也是为了王展打入港台文艺片市场的设想,所以还是得按原计划,找个会讲故事的港台导演合拍,不能是经验丰富的,最好是对等的,也是个没有拍过长篇电影,但已经有了很高水平能力储备的“菜鸟”。香江他的选择余地太小了。

王展写下一个又一个的名字……

嗯?

要玩不如玩个大的!

找这时在M国当家庭主夫啃老婆的李桉!

当王展圈定了合拍导演的组合,他突然也开始怀疑起了自己:这把绝对会砸了吧?

吓得他直接把纸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