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二章 旗袍(1)(2 / 2)大时代的梦首页

建国后,旗袍进入了它的冰冻期。但是,旗袍在海外依然受到青睐,许多从国内去国外的上流人物和名媛都把旗袍作为自己最喜爱的服装,许多华人都会穿着最具民族代表性的旗袍参加许多重要的节日。

旗袍以影视作品、时装表演、选美的形式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旗袍的基本特征和元素慢慢稳定下来,款式、细节推陈出新,日益精美。

民国及今,旗袍文化有了新活力。除旗袍仍是女人专属以外,款式趋向于简洁,色调力求淡雅,注重体现女性的自然之美。在沈阳很多家庭都有旗袍裁剪、制作的高手。那细密平整的针脚几乎看不到。那新颖独到的盘扣、精致的滚边、得体的啃脚,舒服得体令人啧啧称赞。

1984年,旗袍被国务院指定为我国女性外交人员礼服。

1990年,北京亚运会起,历次在大陆内地举行的奥运会以及国际会议、博览会都选择旗袍作为大会礼仪服装;

2011年5月23日,旗袍手工制作工艺成为国务院批准公布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旗袍已代表中华民族的一种独特符号出现在国际舞台上。

旗袍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有的认为旗袍即是从清代旗女的袍服直接发展而来,有的则认为中国妇女所穿的袍,远溯周、秦、汉、唐、宋、明时代,这里不作讨论。

旗袍的衣襟分为:圆襟、单襟、双襟、直襟、曲襟、方襟、琵琶襟、斜襟、中长襟、如意襟、大圆襟和双圆襟。

旗袍的领型有:低领、凤仙领、元宝领、方领、字领、圆领、水滴领和连立领。

元宝领穿有元宝领的旗袍时需要挺直脖颈,抬高下巴才能显出仪态的端庄典雅,张曼玉在花样年华中的旗袍很多似乎是元宝领的变形或者上海领。

上海领源于伤害,是比较典型的领型,现在有许多旗袍仍采用上海领。

植物纹饰在旗袍图案中应用较为广泛,常见的植物纹饰有四君子梅兰竹菊、岁寒三友、喜上眉梢、万古长青、葡萄松鼠、瓜瓞绵绵南瓜和蝴蝶、团花、蔓草纹、莲纹等等。

动物纹样寓意深远,常见的象征意义有幸福、安康、吉祥、长寿和喜庆。不同的动物纹样与其他纹样组合寓意更丰富,比如松鼠与仙鹤组合,寓意“松鹤延年”、罄纹和鱼纹组合,寓意”喜庆有余”等。

山水纹饰的旗袍较为少见,是比较独特的纹样。

旗袍的纹饰多样,博古纹、宗教文、器物纹、人物纹和文字纹等都是常用的纹饰。人物纹通常以历史人物和神话传说为主体,宗教纹多以”如意云纹“、“八宝纹”等为表现图案。

在结构花式上,盘扣一般分为直扣、琵琶扣和花扣三种类型。

直扣也称为“一字扣”,是最简单的盘扣。

琵琶扣由中国结变化而来,应用广泛。

花扣纯装饰性的扣子,按结构可以划分为实心花扣和空心花扣

“绲”是针对服装边缘的一种处理方法。

按照缝制工艺划分,分为暗线绲边和明线绲边。按照颜色划分分为单色绲边、双色绲边和多色绲边。

旗袍的发展,从清末到今天,已经走过了百年历史。在这一百年中,发生了很多的演变和变迁。

旗袍属于袍服类中的一种,它是从春秋战国时期2700年前的深衣发展下来的。所谓深衣就是中国古代人穿的上衣下裳合为一体的衣服。

到了清朝,袍服成为了主要服装。特别是满族妇女穿的袍子造型线条平直硬朗,衣长至脚踝,装饰也极其烦琐。旗装是宽大不露肌肤的,它是满族的传统衣饰。

因为满族人又叫旗人,所以就有旗袍之称。旗袍在盛京诞生并制度化,并成为中华服饰文化的代表之一。渐次积累而成的旗袍文化是盛京城市文化的特色。

满族旗袍作为中国最具民族特色的衣饰之一,高雅华丽,也是最能展现东方女性美的一种“礼服”。

在民国初年,妇女服装一般仍保持着上衣下裙的形制,和清代服装相似。

20年代是海派旗袍逐渐形成的时期。旗袍开始普及袖口逐渐缩小,滚边也不如从前那样宽阔。

1929年,中华民国政府曾把旗袍还有中装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当时女子礼服有两款一款是蓝上衣加黑裙,另一款就是旗袍。学堂中女学生多着偏大襟上衣底襟圆摆、齐肘中袖短衫,下着绸裙。

30年代是旗袍的黄金时代。海派旗袍无论是裁剪还是设计都更加西方化,采用了胸省和腰省,旗袍变长而紧身且高开衩,更加符合东方女性精致玲珑,开放活泼的理想形象。

40年代,抗日战争的开始,打乱了30年代人们对服饰的追求。旗袍向经济,便于活动等实用的功能考虑,长度缩短至小腿中部,高时到膝盖处,夏季倾向于取消袖子,领子减低。简便、朴素、适体从而成为40年代旗袍的独特风格。

建国后,旗袍进入了它的冰冻期。但是,旗袍在海外依然受到青睐,许多从国内去国外的上流人物和名媛都把旗袍作为自己最喜爱的服装,许多华人都会穿着最具民族代表性的旗袍参加许多重要的节日。

旗袍以影视作品、时装表演、选美的形式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旗袍的基本特征和元素慢慢稳定下来,款式、细节推陈出新,日益精美。

民国及今,旗袍文化有了新活力。除旗袍仍是女人专属以外,款式趋向于简洁,色调力求淡雅,注重体现女性的自然之美。在沈阳很多家庭都有旗袍裁剪、制作的高手。那细密平整的针脚几乎看不到。那新颖独到的盘扣、精致的滚边、得体的啃脚,舒服得体令人啧啧称赞。

“说起“中国风”,脑海里免不了浮起旗袍上被特写的盘扣镜头。盘扣,也叫花扣,是旗袍及中式服装上不可忽视的装饰元素,它有多少种不同的风格?它又是如何设计出来的呢?以前的人们会如何搭配适用它们么?

说起旗袍或中式服装,很多人其实先接触其中一项元素,那就是“花扣”。如今我们在很多中式中国风的相关设计上都可以寻觅到“花扣”的踪影。

花扣也好,一字扣也好,基本方式多是以各种布条盘绕、打结而成,为了布条的延展性多以45裁剪斜丝布,又因时代流行和各种花扣的特性或会使用上浆、嵌棉线、嵌铜丝等等工艺。

所谓“盘香扣”是花扣中最简单、也是各类变化中最基础的,从名字就可以知道它像一个蚊香,所以它使用的也是最为简单的细布条以螺旋形盘绕而成的。

盘香扣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个使用,如两个大小相同的并列,又如一大一小如葫芦状。

除此以外盘香扣本身的布条也可以使用拼色或花布,多取用旗袍本身上的色彩,搭配设计。

作为变化的基础型,“盘香扣”重点在于盘绕得均匀紧实又精巧。尽管目前常见对于民国花扣的仿制,除了工艺本身的问题以后,大多数显得突兀是因为尺寸都偏大了。

盘香扣在最外圈盘绕时稍作变化,捏出三个小尖尖,就仿佛一个带叶的寿桃了。尽管几乎与盘香扣一模一样,却因为多了小尖尖立马显得萌感十足。

仔细观察,小尖尖的捏法略有不同,但是花扣整体不少比旗袍的绲还小,可想这种低调的巧思是如何费工的。

如此以外,也可以通过类似方法,变化出简单的花卉样式,不少花卉还是搭配旗袍本身的面料图案进行设计的。

将盘绕的基础从圆形变成有尖角的椭圆,就是叶片形状的花扣了。

在盘香扣的外圈盘绕方形,其实就是捏四个尖角,搭配民国时期时髦的抽象几何图案面料,也是相得益彰。

盘香扣出现得很早,在一些晚清到清末的服饰上也十分常见。

可以说只要巧思足够,盘香扣的变形层出不穷,又因其本身的简单精巧,是存在古董旗袍上最耐人细细品味的一种花扣。

我们更为熟悉的是另一种“嵌丝硬花扣”,一般是使用上浆过的布夹铜丝做成扁扁的布条,其优点就是利于做各种造型,并且立体感突出。

因为“嵌丝硬花扣”这种特点,所以可以做出各种基于线条的造型,从小型的花卉到大型的组合都可以做到,装饰性十分突出。

就像盘香扣的变化一样,嵌丝硬花扣也有配合旗袍本身的多色设计。

由于嵌丝硬花扣的花型一般都比较复杂,所以除了常见的轴对称造型,还有中心对称的,让花扣的设计更加自由而灵动。

花扣之中还有一种更为丰盛的搭配,就是“三花扣”,常见于双襟服装上。三花扣可以是任何样式的花扣,但是使用嵌丝硬花扣,再配合双襟两侧的花扣,视觉上极为繁复美丽。

但是并非所有双襟都有三花扣,因设计需要,也有普通对扣或无扣的设计。

嵌丝硬花扣在清末老照片里也已经可以看到踪影了。

这种用一个花型作出双扣效果的做法,不算少见,却也非常有趣。

如果将嵌丝硬花扣视作画作的勾边,那么填芯扣就是填色的。所以,填芯扣一般是在嵌丝硬花扣图案的封闭轮廓里使用面料填充棉花而成的,常用不同于花扣颜色的面料装饰。因此,嵌丝硬花扣也叫空芯扣,而填芯扣也叫嵌芯扣。

填芯扣的玩法除了使用异色、多色,还可以在一些轮廓里填另一些里不填,营造出虚虚实实的效果,在小小的花扣里创造视觉重心。

以上可以视作点盘香扣、线嵌丝硬花扣、面填芯扣的基本工艺手段,如此一来花扣基本是可以做到想得到的大多数简笔图形。

从衣服的搭配上来说,越是大型的装饰性强的花扣如嵌丝硬花扣、填芯扣,越是会突出在领子、大襟的部位,而衣身则选择实用性耐用性更好的一字扣或盘香扣。

有的则是一种繁简搭配,即领子和大襟使用“完整版”,而衣身使用简化版。

有些时代旗袍的花扣已经是以装饰性为主了,衣身无扣的也是有的。

而且花扣也不总是以某种对称形式存在,不对称的花扣也不少见。

不对称的花扣可以做成更多造型,当代旗袍里很常见,有的花型之大几乎充当了衣身的设计。

花扣尽管是中式服装上不可忽视的元素,但是却并非是必须的,一字扣、暗扣等等的存在不容忽略。并且,花扣虽然十分费工,也不是越高级的中式服装就越必须,至少如果你的扣子是珍贵的玉石做的,就足以秒杀人工的成本了。

就我个人而言,旗袍也好,中式服装也好,花扣与服装面料、服装设计之间的搭配更重要。

淡淡的旗袍香,浓的中国美女人诠释了旗袍的韵致与风情,旗袍成全了女人的婀娜与典雅。

有哪种服饰能像旗袍一样,巧妙地衬托出女性的曲线美,也没有哪种女人能像东方女人,把旗袍穿得如此妩媚、灵动、端庄。

旗袍是一个时期的历史印记,是民国时期的国服,是人们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穿着形式。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被视作旗袍流行的起点,盛行于三四十年代,三十年代的时候旗袍达到了顶峰状态。

旗袍源于旗人之袍,而北京是旗人聚居最多之地,所以直至清末民初,旗袍是属于京派文化的。清代的旗人之袍包括男袍和女袍,但由于旗袍是女装,所以也可以说旗袍源于旗女之袍。

现代旗袍的外观特征一般要求全部或部分具有以下特征:右衽大襟的开襟或半开襟形式,立领盘纽,摆侧开衩,单片衣料,收腰,无袖或短袖等。开衩只是旗袍的很多特征之一,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必要的。旗袍风格以吸收西艺为特点,标新且灵活多样,商业气息浓厚多带有官派作风,显得矜持凝练。

旗袍款式多样,分类方法也各种各样,面料分类、工艺分类、款式分类、季节分类等,这期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是旗袍工艺分类。

按开襟分类,通常有七种,包括单襟、双襟、直襟、斜襟、琵琶襟、曲襟以及无襟。虽然旗袍的整体剪裁变化不大,但襟形却也有讲究。细节上的讨论,也能影响女性穿旗袍的整体观感。针对自己的脸型、身形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襟形,在挑选旗袍时一般不会出错。

圆襟旗袍:圆襟线条圆顺流畅,是旗袍很常见的开襟方向,圆滑流畅。符合女性婉约沉静的气质。大圆襟旗袍各种脸型的女性都能轻松驾驭,这种开襟方式并不挑脸型。

直襟:直襟旗袍的显著特征在于它的线条感。长款的直襟旗袍很有修身的效果,可以把女性的身形拉长。

斜襟:从领口斜划过胸前的衣襟款式,穿起来具有古典韵味。斜襟以前通常会配衬大花扣,但现在都会改用较细的花纽。现旗袍设计多为斜襟样式。

方襟:方襟的特点则是方中带圆。我在想它的设计思想大概也是取自上善若水任方圆。圆滑和棱角参半,温和中透着凌厉感。

方襟方中内圆,含蓄内敛,又富于变化,适合不同脸型的女性穿着。方襟适合脸部偏瘦的女性,可以起到修饰脸部线条的作用。

琵琶襟:大襟只掩至胸前,不到腋下。琵琶襟最常见应用服饰出现在清宫剧,外面套着那件短马褂多为琵琶襟。

尖脸、尖下巴的女性,比较适合这种襟形。

双襟比单襟复杂,要先在旗袍上开两边的襟,然后把其中一个襟缝合。这个缝合的襟只作为装饰,所以穿着双襟的旗袍与单襟的一样,只不过双襟的旗袍在视觉效果上更为美观和高贵。比较传统端庄。风格偏老式。

当然,双襟对脸型的修饰作用很明显。对自己脸型不太满意的阿姨可以尝试双襟形的旗袍。

按领型分类有很多种,常见的有八种样式。一般领、企鹅领、凤仙领、无领、水滴领、竹叶领、马蹄领等。旗袍的每一种领型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在选择旗袍的时候,领型也可以作为一个参考因素,脖子短的女性不适宜选择高领,对于脖子较长的女性来说,没有什么限制,选择的范围要广很多。

按袖口分类,旗袍袖大致可分为无袖、削肩、短袖、七分袖、八分袖、长袖、窄袖小、喇叭袖、大喇叭袖、马蹄袖、反摺袖等。

以前主要是按天气变化来决定旗袍的袖的类别,但现今女性着旗袍主要是出席宴会等场合,较年轻的多选后三种,而年长的则大都会选择长袖。通常长袖是十九至二十寸6367厘米,中袖约有十六寸53厘米,短袖长十寸13厘米。

按扣型分类:一字扣、凤尾扣、琵琶扣、蝴蝶扣、单色扣、双色扣等。

按摆型分类:宽摆、直摆、字摆、礼服摆、鱼尾摆、前短后长、锯齿摆等。

前短后长看到旗袍,仿佛看到了雨巷里的那一个幽怨的眼神,又听见了沈园边那一曲哀婉的琴声,又闻到了旧上海江滩上的那一缕栀子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