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涵与温爸妈在家里,说顾温瑜的事情。
知青点,此时大家吃过晚饭后,也在说大队长家的事情。
知青宿舍是两间大通铺,男女各一间房,一个储物间放各自的东西,剩下一个小的偏房,是第一批知青下到队里来插队的时候,才重新建起来的,作为专门的厨房用。
最早一批下到桃源村的知青,是六八年的时候来的,到现在快七三年了,已经五年了。
当时到队里,是一男一女两个知青。后面又陆陆续续下来,到后面就有六个知青了。
今年又新来一批知青,一共是两男两女,新来的四个知青,和最早的一批知青一起,知青点一共住了十个知青。
五男五女,分别住在两间大屋子的知青,算的上十分热闹。
对大队长家的事情,知青们,就没有不好奇的。这首先就是队长闺女,长得十里八乡第一漂亮,是村里一枝花。
何况这支花,还与县城父母都是厂领导的干部家庭定了娃娃亲,这以后就妥妥的城里户口,能不让人羡慕?
知青,谁不是城里户口?
要说羡慕,头几年的时候,支持政策‘知识青年到贫困的山村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到广阔的农村去’,大家来的时候,都是一腔热血。
可日复一日的的劳累,学的知识用不上。本引以为傲的城市户口也帮不上门。
甚至因为是城里来的,还被乡下的社员嫌弃知青们,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干活不行,上工不行,在年底还得一样凭借公分分社员们的粮食。
社员们,过了劲儿,也反应过来了。就没有不嫌弃知青的。
知青们干活确实不行,又不是这里原著居民,被排斥是常有的事情。
这年头,实行大集体经济,吃穿用度全都靠计划来,就是一年到头的粮食,也是一年两次分粮吃,而且是最后按照各自的公分劳动分粮食。
就是一家人有壮劳力的家庭,一年能分到四百多斤粮食,这还是满公分的社员才能分到,平均差不多一天一斤多粮食,这还有粗粮一起的。
就更不要说知青们了,女知青们,一年下来分到两百多斤粮食也是常事。
所以,社员们,饿肚子是常态了。
若是有家里有补贴的,日子自然好过很多,也根本不在意队上能分多少粮食。
现实是,知青里,除了新来的这几个首都知青,看着家里条件不错,日子还好过一点。前面那些知青,一年分下来的粮食,自己留一部分,还得给城里的家人寄钱粮回去,日子就更难了。
大队长家,是整个桃源村,乃至大香公社下条件最好的家庭之一了,知青点又受大队长管,自然关注大队长家的事情。
喜欢八卦的,都是女同志多一些,这会儿晚上大家冷,大家睡不着就挤着说话。
议论的主人,正是大队长家那受宠的闺女温涵。
一个声音稍微低一点的女知青说:“听说队长家的小妹,明年就要跟县城的姚同志定亲了,,温小妹长得漂亮,在家里也受宠,不知嫁人了还会不会受宠,”
另外一个声音有些高的女知青嗤一声道:“就温小妹那胸*大无脑的样子,还是个农村户口,嫁进城里,我敢打包票,肯定被嫌弃的份儿,这城里户口找个乡下媳妇儿 ,她婆婆肯定抬不起头来,”
稍微有些温柔的女知青也弱弱的接话:“这不能吧,听说,这门亲事,可是队长夫人带大的弟弟家呢,当年队长夫人那么穷的情况下,都将城里的弟弟抚养长大,二人虽然不是亲生的,听说比亲生的还要有感情,温小妹嫁过去,应当过的不差,要说,这温小妹就跟长在福窝窝一般,在家有父母疼,有兄长疼,长这么大,还是在农村,居然都没下过地,上过工一天,这简直是不可思议,,”
“哼,还不是靠着一张脸,可是这个年代,长得好看有什么用,婆家还不是看重的是能干 ,身体好,能生儿子,她温小妹有什么,早产不说,身体还弱,还长得比城里姑娘还娇气,谁家的婆婆能喜欢,,……,”又一声高声传来。
显然,都是嫉妒的发红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