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1章 影响力(上)(1 / 2)文道宗师首页

这个世界缺了谁都一样运转,帝王将相、元帅总统也不例外,并且个人极强影响力依旧有限。只有极少数伟大的人物因为所思所想所做,能够长期甚至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比如东方的圣人。

比如西方有些哲学家。

再比如对建立新华夏立下丰功伟绩的开国身影

所以沈哲的离去只被“自己人”关注,包括亲人、朋友、也许算下属的一帮人,还有误以为他遇到创作瓶颈的忠实读者,发出“期待沈大回归”的祝福。

他是作者,归根到底还要用作品说话。

沈哲曾经在作者群里看到一位青春文学作者抱怨说,他写作七八年,书迷已经完全换了一茬,最初狂热追书的那批读者,大多都已经离他而去。虽然现在他的作品依然畅销,但和书迷互动已经不是原来熟悉的感觉,使得创作时都少了一些激情。

书迷感动可能只需要一句话,离去或许连理由都不需要,没什么奇怪的。

沈哲体会并不深。

彼世不说,此生到现在他也不算公众人物,只能算公众人名。

粉丝好像更擅长识别偶像的脸孔,他那张脸曝光度渣渣,再说也暂时不在国内。

而如今这种情况更甚,华夏所有作者已经感受到书迷变得越来越少的现实,不是他们的创作水准下降的厉害,而是浩浩汤汤的信息潮流带来的变化。

华夏迅速进入娱乐时代。

一切好像发生在短短两三年间,世界开始变得陌生。

阅读的快乐渐渐被更丰富多彩的娱乐方式所取代,毕竟前者还需要读者二次加工,没有直接的眼球刺激更方便、震撼和不费力。

但无论怎样,内容终究还是要人来完成。

一者创作,二者根据原有的东西进行再创作,即改编。

后者显然要容易得多。

正如沈哲和钟离开玩笑,说未来更美好,不需要担心。

一扇门半掩,另一扇门会打开。

对于大部分华夏作者来说,这扇门已经打开。

影视公司、游戏公司、网站纷纷把目光瞄准了改编源,那些文学作品。

网络上的内容也不可能凭空而来。

沈哲彼时曾经听过一则笑谈,说网速太快会不会让人来不及操作,说明这个东西没彻底推广之前,人们还有许多误解,更加谈不上未雨绸缪,即使很多人已经离不开它了。

文联、出版界、作者还都没有做好应对的准备,有些措手不及。

低估了信息爆炸的威力。

一时间,文艺界冒出成堆的乱象。

各级文联大会、小会不停,研究电子阅读进驻网站的方式、改编潮的版税指导标准问题等等,然后汇总到燕京文联总部形成决议;记者们瞪大审视的目光,这群奇怪的矛盾生物,眼神瞄准任何可能出现不公的地方,顺便脑补一些“小道消息”,博人眼球,赚点零花钱;民众只需要做一个纯粹的旁观者,愉悦自己就够了;作者们却忐忑不安,不是人人都有瞬间看穿未来的本事,相对弱势的他们宛如等待审判的罪犯

最忙的是某些文艺界资本的代表。

当媒体和民众把注意力投降两大巨头s、时,意外的发现他们没什么大动作。

最让人吃惊的消息反而从其它地方先曝了出来。

远离熟悉的家乡,国外生活的确不是很方便。

上网就有不小的麻烦,还好沈哲的主要工作是“陪读”,顺道在林语菡课余一起饱览地球风光。

其它时间依旧进行大量的阅读。

公司时不时发来一些业内消息,基本上能让他了解国内文学圈这两年发生的大小事情。所谓电子阅读,只是把纸质出版物数字化,和彼世的网络文学天壤之别,应该还没有阅读娱乐化的苗头;改编潮最大的影响除了终端读者外,应该会把作者收入再次推向两极化,富者愈富他的卡上数字不停往上翻,作为受益者,当然没什么意见,反而有花钱的苦恼。

沈哲也时常觉得自己矫情,那些身家动不动百亿计的豪富,日子是怎么过的?

一天吃八顿?

睡觉一夜换五个房间?

拉完屎用高科技处理的金纸擦?这个是真的,新闻上看到过。

沈哲无论如何理解不了。

所以同活不同命,有时候不服不行。

就像彼世的沈哲比这辈子努力的多,结果却正好相反。

对于沈哲经常莫名其妙感慨,林语菡早就见怪不怪,两人正在阿尔卑斯山脚下的薰衣草之乡看景,收到由公司代理的几部作品版权售出的消息,价格让沈哲都有些吃惊。

沈哲不是爱炫耀的人,再次在林语菡面前炫耀一番。

情不自禁、得意、跟着我有饭吃

“小人得志!”

林语菡又好气又好笑。

沈哲被骂,一脸无所谓,在林语菡面前颇有厚黑倾向。

随后又在脑海里感悟三分钟,旋即想起某部小说中某段被人衍生的情节。

黄药师带着新婚妻子冯衡,在江上遇到携带九阴真经的周伯通,夫妻两人也有过一段对话。那段情节中,黄药师在冯衡面前比周伯通更像一个顽童,“闺房情趣”把老顽童衬托得傻乎乎的。

如今沈哲被很多读者视作偶像,他若说偶像却是一个小说人物。

隐居一岛之内,胸中怀有天下。

出世则是人皮面具遮住真容,动起手来碧海潮声、弹指毙敌,从不装逼,却逼格四散。

那种痴情范儿也能满足道德快感。

在华夏用的唯一的笔名,下意识的就选择做岛主。

要向偶像学习。

“你们都看中了青春三部曲的改编前景?”

东方文化总裁办公室

钟离脸上的笑容云淡风轻,把三位客人让到会客区坐下,心里泛起了嘀咕。

青春三部曲从第一部那些年面世三年来,陆续收到过一些购买版权的报价,无论是沈哲还是公司的实际运营官钟离都没有放在心上。后者一是认为报价太低,二是发现感兴趣的影视公司实力不够,担心浪费作品的潜力,影响后续开发。并且以他想来,沈哲也是同样的考虑,其实沈哲是完全忘到脑后去了。

今年感兴趣的忽然多了起来,东方文化相继收到三十多份购买意向。

经过慎重挑选,有了这次见面。

“李总监,你们有那些年的优先改编权,以前由于某些原因,我们两家公司没有太多合作,不过这部作品上你们的优势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