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的事,很快就传到明珠耳朵里,明珠不敢相信,朝廷竟然打算对这场雪灾不管不问! 那么多受难百姓,就这么任他们自生自灭? 明珠不知道兴元帝是怎么想的,但显然,宋孝先说的那三个理由根本站不住脚。其一,北六省虽然都有雪灾,但并不是每家每户都需要救济,只接济受难者其实也不会拨出多少赈粮; 其二,虽说今年经历了两场祸事,但据明珠所知,朝廷拨出的赈款其实极少,少到负责的官员都不敢动贪污的念头,甚至还想贴补点,防止被人诬陷说他贪污。然而这历年来最清白的一次赈灾,却让灾民们连每日一顿的稀粥都喝不起,米汤稀的能照出人影,甚至许多人碗里连一粒米都找不出。 由此可见,这赈银少到何等地步?两次的赈灾款项加一块,才将将一百万两出头,怎么可能就让国库空虚了,以至于连一粒粮食也拿不出来?! 其三,即便明年颗粒无收,也不应该把两场灾事混在一起来谈,灾民们今年都活不下去了,哪还有什么明年? 因此,宋孝先这番说辞,根本毫无根据,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有问题,可偏偏兴元帝就信了他这套说辞,还打算按他说的来做,这其中要没有什么猫腻明珠却是不信的。 兴元帝是谁啊?一个前期默默无闻,却能踩着太子上位,从一众兄弟中杀出一条血路的人,怎么可能会是一个任人摆布的傀儡皇帝?与其说是他信了宋孝先这套漏洞百出的说辞,倒不如说,宋孝先就是经他授意才会这么说。 也就是说,他们君臣一唱一和,在糊弄众人而已。 明珠觉得自己摸到了事情的真相,可他还是觉得想不通,不管百姓死活,魏谌是觉得他自己皇位坐稳了,已经不需要拉拢民心的那一套了么? 明珠想不明白魏谌这么做的原因,但是朝廷不拨款赈灾,下边人也不能私下去接济,不然你是质疑皇帝的决定还是想抢皇室的风头拉拢民心?尤其是明珠这种被皇帝深深忌惮的,更是不能做什么出格的举动! 明珠叹了一口气,只怕这些灾民撑不了多久了。 雪灾的事被朝廷压下不提,大雪过后没几天,京城里就恢复了以往热闹非凡的景象,甚至比平常还要更热闹些,因为已经到了腊月中旬,临近年关了。 京中各府的采买管事都在忙着置办年货,往年这时候都已经准备起来了,今年因为下雪耽误了些日子,已经晚了许多。况且因为大雪封路,好些外地的货品运不过来,京城里许多东西都紧俏起来,稍晚一步都买不到。 王全是沈府的采买管事,正在忙活着给府上备年货,只是连去了几家都是已经卖断货,眼见着要空手而回,王全不由着急了起来。 倒不是说办不好主家会责罚,而是既然主家交代了任务,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完不成就是你办事不利。 “你去往东边福喜街,你去西边青石街,看看哪家还有余货,不拘什么,先定下来再说。” 王全交代着跟随的跑腿小厮,两个小厮领命而去,王全自己则往北边走去。正在这时,一个乡下汉子挑着货担从他身边走过,王全余光扫见一抹绿色,一开始没反应过来,走了两步又猛的折回来,“等等,你挑的是什么?” 货郎放下担子,憨笑着扯开自己挑着的竹筐,“小民自己种的菜,这位贵客,您看您要点吗?” 王全眼冒绿光的紧盯着那些绿色的蔬菜,嫩绿的、水灵灵的、鲜的能掐出水的青色蔬菜,用麻绳捆成一捆一捆的,整整齐齐的码在竹筐里。 “要!要!我全要了!你赶紧盖上,给我送到沈府去!”王全一边说着,一边忙不迭的把筐布盖上,生怕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给他截走了! 卖菜的汉子脸上一喜,“好嘞,贵客您前头走着,我跟着您。”果然被国公爷说中了,这些人都不问价格的! 而对于王全来说,大冬天里能买到这些新鲜青菜,比他置办的任何年货都稀罕!还管什么价格?前几日老夫人还说鱼、肉吃的油腻,想吃点清淡的,只是这冬日里去哪找清淡的?没想到,今日竟被他找到这样稀罕的东西,只怕老夫人一高兴,赏钱是少不了的。 王全心里越想越高兴,看卖菜的货郎也顺眼起来,竟主动跟他搭起话来,“这是你自己种的?” “是,是小民自己种的。” “青菜不是只能夏天种吗?这天寒地冻的你是怎么种出来的?” 汉子憨笑着,“这个不能说,小人还得靠这个吃饭呐。” “嘿我说,你还怕我知道了跟你抢生意怎么着?我堂堂大理寺卿府上的管事,还能跟你一个庄稼汉抢着种地不成?” 那可未必,汉子心里这样想着,脸上却仍是带着憨厚的笑容。王全自觉没好气,也不搭理他了,到了沈府后门,他招呼里头的人过来抬蔬菜筐子,转头又对卖菜汉子说,“在这等着,我一会儿让人给你把钱送出来。” 汉子憨笑着,“这不行,得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王全气笑了,“嘿,你当我会贪你这俩菜钱不成?莫说这不到半两银子的东西……” “是五十两。”汉子笑着纠正他。 “什么?五十两?!”王全一副见了鬼的表情。 “贵客,这冬日里长出夏天的东西可不容易,我也是花了大本钱种出来的,肯定不能按夏天的菜钱卖呀?这些菜一捆一斤,我来之前称好的,一共五十捆,一捆一两银子,您得给我五十两。” “那也不能这么贵啊!”猪肉才三十文一斤,这过年涨价了也才五十文,青菜竟比肉还贵了! 卖菜汉子收好自己的菜筐,又挑到肩上,憨笑着,“冬天里能吃到青菜不容易,十两八两的对贵客您来说也不算什么,也就吃个新鲜。您若不愿意,我就再去别处看看……” “哎,回来,回来,谁说不要了?”王全十分肉疼的赶紧掏银子,他倒是想拿架子让对方降价,只是人家根本不吃这套,一言不合就挑担子走人,要是人真走了,他去哪再找这么一个卖青菜的? “也就碰上我脾气好,你说什么就是什么,要是搁到别个府上,早把你揍一顿扔出去了!”王全没好气道,不过他也没说错,沈府以仁厚谦逊传家,连带着下人也都十分和气,做不来仗势欺人的事来。 货郎嘿嘿笑了两声,把刚到手的五十两银子数了两遍,然后才道,“不怕,我们东家是国公爷,老爷说了,碰上不给钱硬抢的,他会亲自上门来要。” 王全一惊,“国公爷?哪位国公爷?杨国公还是镇国公?” 汉子自豪道,“我家老爷是镇国公!” 好吧,这位还真能干出上门讨债的事,幸亏刚才没有以势压人,王全暗道。 王全买的青菜,当天就上了老夫人的餐桌,老夫人一见惊喜,竟比平日多用了半碗饭!要知道老夫人从入了冬以来胃口就一直不好,连带着精气神也不好,这次胃口大开,可把沈老爷高兴坏了。沈老爷是孝子,老夫人吃得开心了,功臣王全自是被他重赏了一番。老爷都赏了,沈夫人做当家主母的自然也不能落下,于是王全竟收了三个人的赏。 与此同时,许多卖菜货郎在京城里各个角落出现,他们挑着统一的菜筐,专门在高门大院外晃悠,遇见管事模样的人,就露出筐里的青菜等着客户上钩。等第一批青菜端上那些达官贵人的餐桌后,第一批回头客就涌现了,天价青菜很快在京城里走俏起来,甚至供不应求,那些货郎一经出现,立刻被人围个水泄不通。 只是明珠定下了限量供应的规矩,每天就只供应那么多,买不到的人就只能明天请早,还不接受预定。于是有些人等不住,甚至求到了国公府里。为首的自然是三位皇子派来的人。 这些人不仅想吃拿要,还想把他的生意连锅端了。明珠一开始就预料到了这种情况,只是没找到这些人当真能不要脸到这种地步。已经给了他们那么大的好处,竟然连这点蝇头小利也不放过。 明珠没有阻止,他也阻止不了,玻璃方子已经卖出去了,大棚就在那建着,他们连他的国公府都如入无人之境,想知道大棚的事自然易如反掌。于是真的像明珠预测的那样,没等过年,三皇子庄子上就起了许多座玻璃大棚,里头种的也都是蔬菜。 而这时候,明珠大棚里那些蔬菜也快卖完了,庄户们摩拳擦掌的准备再种一茬,被明珠制止了,因为接下来他另有打算。 腊月二十三,小年的这一天,适逢冬日里难得的大晴天,明珠让人推着在院子里晒太阳,后来兴致渐起,还在府里四处转悠了一圈。只是转着转着,便转到了一处荒凉的院子。 “咦?这是哪里?咱们府上怎么有这么荒凉的地方?”明珠惊讶问道。 半斤听到老爷问话,忙去看院门,待看清老爷说的那座院子后,脸色瞬间变得犹豫起来,吞吞吐吐道,“这里,这里是……” “是什么?”明珠沉声问道。 眼看不说不行了,半斤一咬牙道,“这是四少爷的院子。” “哦?”明珠脸色一片平静,让人看不出情绪,“推我进去看看。” 半斤只得推着他进去。 进去之后,院子里一个下人也无,空空荡荡的。院子左边是一片青石板路,青石缝里长满杂草,有半人多高,虽然已经枯萎干黄,但在冬日的寒风里,依然屹立不倒。 院子右边,是一块翻好的泥土地,约摸是曾经的花坛,只是里面一朵花也无,但也没有杂草。墙角还有一堆积雪未化。 半斤推着明珠进来,越看越心惊,这竟是四少爷住的院子,除了院落比下人院大,竟没有一处比得上下人房的! 便是老爷不重视,那他也是国公府的四少爷,怎么就落魄到这般光景? 明珠依旧沉默着,不辩喜怒,“推我进去。” 半斤依言,又推着他进了正房。 房间里头比外面好了一些,桌床椅凳一个不缺,最重要的是里头被收拾的干干净净。但半斤看着那些床帘被褥的成色,其实还没他自己用的新。他心里有些替小少爷抱屈,一个才七岁的孩子,被人如此磋磨,唉……老爷也是糊涂啊。 “老爷,小少爷不在房里,要不……我们先回吧?”半斤如此道。 许是说话声引起了此间主人的注意,半斤话音刚落,隔壁房间传过来一个胆怯又细弱的声音,“谁在那里?” 明珠示意半斤把他推过去。 门被推开,里面露出一个瘦小的身影,他蹲在一个熄灭的火堆旁,满脸害怕的看着推门而入的他们,瘦瘦小小的缩成一团,看着可怜极了。 他的双手上沾满了黑灰,连嘴上也是,空气里还有一股若有若无的焦香味,不难猜出,在他们进来之前他正在烤东西吃。 半斤不忍直视,他完全不敢想象,堂堂国公府的小少爷需要自己烤东西吃!说实话,他长这么大都没干过这种粗活呢。 他听到老爷颤抖的声音,“长生,过来,让爹看看。” 小小的一团缩着没动,明珠也没催他,只伸着手,面带鼓励的看着他。 屋子里安静了很长时间,半斤大气也不敢出,低头站在老爷身后。终于,小小的一团慢慢起身,迟疑的往这边走了两步,又停下来看了看明珠,眼泪汪汪的,“爹?您来看我了么?” 明珠终于忍不住了,一把把他拉到怀里,抱着他嚎啕大哭,“长生,爹对不住你,让你受了这么多苦……” 身后的半斤眼睛发酸,为这一幕父子重逢的场景感动着。 …… 当天,京城里许多人都知道了国公府里发生的事——被镇国公不管不问多年的四少爷,一直被府中下人苛待,吃不饱饭穿不暖衣,国公爷偶然遇见,大发雷霆,发卖府中恶仆七十余人,并将四少爷亲自接到身边教养,弥补这么多年来的亏欠。 父子团聚是好事,但是各股势力发现,他们安插在国公府里的眼线都被一锅端了,连渣都不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