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珪听闻此言,脑海中浮现一位高雅之士的模样,出言赞叹:“真奇人也”。
语毕,大笑着跑出大帐,夺马狂奔直趋南池。
燕凤看着拓跋珪远去的背影,欣慰地笑笑,他从来没有想过独得恩宠,只盼望能够辅佐前者成就一番大业。
后人有诗赞曰:
前有公达举奉孝,后有子章荐洪龙。
伪魏实非天子命,圣王平南竟全功。
……
拓跋珪行至湖边,便见一中年男子在此垂钓,此人身材高大,面相雄伟,穿着一袭青色布衣,头戴纶巾,身披鹤氅,一手执书,一手执杆。
竟是一心二用,他哪还不知道这人正是燕凤口中的大贤,张衮。
拓跋珪见男子对身后置若罔闻,笑问道:“敢问先生垂钓,可是愿者上钩?”
张衮闻言,慢悠悠将书卷塞入怀中,朗声答道:“非也!吾非渔者,实鱼也!”
“鱼跃龙门,可也?”
“可与不可,在于人主志向,若人主怀文王之志,犬彘附以骥尾,亦可扶摇直上”。
一番机锋之后,拓跋珪道出心中志向:“今天下倾危,四方云扰,吾欲承父祖遗业,效高祖光武,克定天下,翦除凶顽,然吾智术短浅,恐不能负四海之望,君谓计将安出?”
张衮闻言,扔掉手中鱼竿,回首向拓跋珪走去,边走边答:“自苻秦之崩,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慕容氏将据中原,或历三世,地广而民众,兵精而将勇,贤才不可胜数,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关中形胜之地,羌氐杂居,旷日持久,必起龃龉;凉州地广人稀,势力庞杂;二地皆非立身之本。
晋室偏居江南,怀顾一隅之地,虽屡有北伐之举,实权臣为篡位耳,不足为虑。
代北之地,北有阴山为阻,南有太行之险,东连河套,西通幽冀,此用武之国,天所以资大王也!
待大王即位,速选拔精卒,讨独孤取雁代,攻铁弗收朔方,二地既下,云中、定襄一鼓可平。
合三地精卒,得十万之众,横大河以东,扫大漠以南,定万里戎疆,揽戎骑百万,窥中原虚弱,以待天时。
待天下有变,遣一上将军出马邑,克定晋阳,贯通上党,据天下屋脊;大王亲提六军攻略幽冀,必如商风之陨秋箨;冀州既平,中原再无险可守,发大兵追剿残敌,逐燕室于海滨之畔,立宗庙于诸夏之中,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大王者乎?
中原既平,移京营都,计土授田,劝课农桑,内修政理,外合诸戎,用数年之生聚,祛魏晋之不振。
复发精卒入河东,或平河洛,或定三辅,皆系大王一念之间。
二地既平,天下泰半之民在我,平凉易如反掌,复取巴蜀天府之国,膏腴之地,通西域胡商,养胜兵百万。
又聚数年,兵发三路,一路攻徐淮,一路略荆襄,水师沿江而下,威逼建康。
淮河旦取,江南可平。
诚如是,帝业可成,代室可兴”。
行至拓跋珪面前三步,张衮畅说完心中战略,数千卷经书的熏陶令他无比自信。
而这一前所未闻的战略,也令拓跋珪顿开茅塞,有如拨云雾而睹青天。
他听得热血沸腾,虽然此人名讳不显,甚至两世为人的拓跋珪听都没听过,但他知道,此人绝非凡俗。
当即躬身行拜:“珪虽夷狄丑类,却也心怀天下苍生,惟愿先生不弃鄙贱,出谋划策。珪当拱听明诲。”
张衮上前握住拓跋珪双手:“文王在世,洪龙敢不从命”。
“吾得先生相助,如旱苗逢甘露,枯木遇春风!”拓跋珪亦紧抓住张衮的手,感慨道。
此后数日,二人纵论天下大事,如胶似漆,自是一番美谈。
……
张衮,上谷沮阳人,初为五官掾,纯厚笃实,好学,有文采,《南池对》名垂千古。
——《魏书》卷十一.张衮传.列传第一
算无遗策,机不虚发,成珪之基业,皆衮之勋也。——房玄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