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这里将货物卸掉,通过陆运避开方才那一段湍急的水流。等到了上流水流稍缓处再装船运输。
看着忙忙碌碌的人们,李夕却为他们的效率感到忧伤。
虽说这低效率的搬运并不是长安缺粮的主因,但也对运输速度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改进。必须得改进!
李夕虽然没有想出能够通航湍流的法子,但对眼前这纯人工操作的货物装卸却是立马有了改进之法。
搞码头!
晁分已经能很好的运用齿轮装置。上次又教了他动、定滑轮。让他设计一个机械装吊的货运码头不是什么难事。
水上用船,陆上用车,所有货物装箱运输。通过机械装吊快速转换,比这用人一袋一袋的扛不知强到哪里去了。
想到此,李夕连忙拿出随身携带的铅笔和本子,让李白按着自己的思路画了一组简单的装吊机械臂,还有码头建设的草图。
然后吩咐一名龙武军的士兵火速赶回长安,找高力士向玄宗请旨,派遣晁分前来主持修建。
等自己到河南道弄到粮食运到这里,估计码头正好可以派上用场。
兵分两路。李夕李白一行人继续沿河而下。约两日,从黄河转道运河;再行一日,众人来到徐州。
徐州地处河南道腹地,自古以来便是各个王朝的主要产粮区之一。如今又有大运河连通黄河与淮河、长江水系。是淮南道、江南道粮食运往洛阳和长安的重要站点。所以不仅百姓富足,更有众多富得流油的商人。李夕李白打算从这里开始自己的运粮计划。
有玄宗的圣谕,又有李适之的引见信,他们很快找到了徐州刘刺史。
刘刺史看过李适之的引见信后,仿若遇见了数年未见的朋友一般乐不可支。但言语却是极为恭敬:“您就是李白?下官久仰李翰林大名!今日得见,今生无憾矣!”
见他自称下官,李白连忙客气道:“刘刺史莫要如此。你官居刺史,我一个小小的翰林如何当得。”
刘刺史哈哈笑着恭维道:“现在当不得不代表以后也当不得。我离京都千里,对李翰林的事迹也有所耳闻。李翰林离飞黄腾达不远矣。李翰林与诸位初至徐州,就让在下略尽地主之谊为各位接风!”
重任在身,众人哪有心思吃喝。李白连忙摆手道:“刘刺史的心意我们心领了。只是圣人交代的任务在身,不宜耽搁。还请刘刺史带我们去粮仓看一看。”
一听说去粮仓转转,刘刺史的脸色顿时有些阴郁下来:“不知李翰林此番欲从我处调用多少粮食?”
见他面色不好,李白眉头轻挑了一下,问道:“刘刺史似乎话中有话?”
刘刺史怅然一叹,说道:“仓中存粮不多。如今秋收刚过,税赋尚未入库。就怕李翰林调用太多,一时拿不出来。”
徐州乃是重要的产粮区,近些年又无天灾人祸,粮仓应该是爆满才对,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