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的早餐就是糯米饭。
看到江黛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糖罐,唐含很嫌弃的问,“你真的不考虑尝试一下咸口吗?我觉得糯米就够腻了,再加糖更腻,加一些小凉菜才能更好地中和味道。”
“有道理。”江黛点头,“我选择甜口。”
“……”唐含耸了耸肩,起身从碗柜里端出来一个带盖的搪瓷饭盒,往江黛面前一放,“光是放糖味道也太单一了,试试这个?”
江黛已经猜到她拿的是什么,揭开盖子,里面装着的果然就是之前舂过的酥麻,拌了糖,闻起来有一种十分特别的香味。
之前唐含舂酥麻的时候,江黛就已经尝过味道,此时也不客气,舀了两勺铺在糯米饭上,再两边一合,将散开的糯米饭捏成团,最后在黄豆粉里滚上一圈,用纸袋盛了。
咬上一口,黄豆的香和糯米的弹,再加上酥麻的味道,形成了一种十分独特的口感。
唐含捧着自己的咸辣口糯米饭,几口吃完,便忙着到外面去帮忙了。
本地因为每年过年都要打糍粑,所以家家户户门口都摆着一只粑槽。唐含家门口的这一只,是唐爸跟石匠一起凿出来的,用的是一整块上好的大理石,今早擦洗时,江黛就已经注意到,上面还刻着1995四个数字。
“这是年份吗?”她问。
唐含点头,“是那年凿的,这个粑槽年纪和我一样大。”
江黛闻言,忍不住笑了。唐家实在太多老物件儿,比唐含年纪还大的,她都已经看过了好几件。
比如一面半人高的穿衣镜,那是唐妈的嫁妆,至今完好无损。还有一把黄色的梳子,也不知道是什么工艺,用了二三十年,看起来却依旧光亮如新,质量实在好到过分,听说是唐爸唐妈结婚时别人送的礼物。还有唐爸用的犁,也是几十年的老物件,虽然换了好几次部件,但主体却一直完好。
另外还有家里的石磨,柜子乃至油罐……
一个家庭的传承,或许就藏在这些有故事的老物件里。
虽然只是一户普通农家,却意外地很有底蕴。江黛完全能够理解唐含对这里的喜爱,因为她自己也是如此。
所以听到唐含说这个粑槽,她就觉得很有意思。
此刻,蒸熟的糯米已经被倒进槽里,接下来就是要用木槌不断锤打,将糯米打碎,彻底粘合在一起,变成质地更加细腻的糍粑。江黛捧着纸袋走到门口,就见唐含拿起了旁边的一把长柄木槌。
“你也要打?”她有些惊奇。
唐含笑着点头,问她,“你要试试吗?”
江黛之前清洗木槌的时候,就已经试过分量,闻言毫不犹豫地点头。倒是站在一边的秦屿有些跃跃欲试。于是唐含就把手里的木槌递给了他,“试试?不行就说,换我上。”
秦屿接过木槌,另一边,唐爸也脱掉外套,拎起另一柄木槌。——因为糯米的特性,所以打糍粑通常是两人协作,你一槌我一槌,方便将槽里的糯米翻起来,全方位多角度地锤打,令它变得更加细腻。
两人先靠近了,用木槌细细碾碎糯米,避免粘在木槌上,甩得到处都是。等碎到一定程度,才正式开始锤打。
这是个实实在在的体力活,所以没一会儿,秦屿就开始气喘吁吁,浑身冒汗,两只胳膊更是酸痛得一度没能将木槌从逐渐成型,黏着度变得更高的糍粑上拉扯开。
“要换人吗?”唐含在一边问。
秦屿十分不甘心,咬着牙坚持了一会儿,眼看糍粑已经变得很细腻了,唐爸却依旧不喊停,只得妥协道,“那换你上。”
唐含接过木槌,动作娴熟地加入了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