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铭又挑了几根面条,浑不在意道。
莫小笙听罢,又仔细翻看了片刻那两页的内容,这才发现,这部分是有关东阳棉花作物的记载的。
东阳位于西北,平日里日照充足,气候干燥,生长出来的棉花质量好且韧性强,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一直为人称道,还自给自起了个别称叫“西北棉城”。
晏铭翻开的这页所记载的是三百多年前的一场天灾。
那段时间,大雪在大年初一降临,而后便是一场极其丰沛的大雨。最开始的时候,百姓们都觉得这是瑞雪兆丰年,是好迹象,没有过于在意。谁知一年的天气着实反常,先是一连干旱了整整三个月,百姓们的庄稼几乎都要旱死,粮产几乎减了大半。
这还不算完,三月之后,天降大雨。本来久旱逢甘霖,是个好事情,谁知道这场雨却一直断断续续的没有停过,东阳满地的棉花都烂在了地里。
百姓们生活一时间极其困窘,纺纱采棉者都无处谋生,种棉者更是衣食无着。
这场棉灾持续了整整三年,三年中饿殍无数,百姓们无衣可着,很多人为了遮羞只能去采摘榆树叶,割树皮;很多人没有种粮食,又没有进项,几乎把东阳附近的野菜野果都给挖光了,再到后来,甚至易子而食。
那样的场景,就算现在想起来,都让人头皮发麻。
而今年的第一场大雪,正是落在大年初一。
半月以来,滴水未落。
“所以,你觉得今年东阳也会出现百余年前的那场棉灾吗?”
莫小笙突然问道。
晏铭却并没有回答她,只是问:“你是怎么想的?”
莫小笙想了想,道:“算来,今年的天气确实异常。不过这事也就发生在百年前,现在就算当真有这样的境况,也不会出现如此严重的棉灾。”
晏铭示意她说下去。
“道理很简单嘛……虽说现在东阳种植棉花的大户不在少数,但东阳刚刚通商,又都吸取百年前的教训,存有余粮。到时候顶多棉价上涨,棉田无收,百姓们生活紧巴一些罢了。”
莫小笙把书合上,道:“商路贯通,哪里都是源源不断的货品洪流,已经不存在一场天灾就把人给困死的情况了。”
晏铭颇以为然的点点头:“你说的不错。但倘若商路断了……”
“断了?”
莫小笙脱口而出:“这当今圣上莫非朝令夕改不成,这商路刚刚建成,难道会任凭他它断了?”
“自然是不会的。”
晏铭回话道:“但是圣上不想让它断,其他人就不一定了,最近边疆很不太平,假若东阳城式微,自然也给他们留了机会。”
莫小笙瞬间领悟,缓缓道:“一旦棉灾降临,商路断绝,东阳城的百姓便如笼中困兽一般,只能活活等死……到时候若是有人想要攻城,那简直是轻而易举。”
“不错。”
晏铭赞赏地点点头,觉得跟莫小笙说话真的很省力气。
“那你打算怎么做,去京都传信求援吗?”
莫小笙想着:“现在倒是也来得及,还有几个月的空当,但是现在一切也只是猜测,而且京都人未必就知道东阳的这些情况,怎么让皇帝相信你说的话是个问题。”
“与其舍近求远,不如寻找近兵。西北定武候尚有三万兵马,若能去这里请兵,是最好的选择。”
莫小笙眼睛一亮:“对啊,那你跟定武候熟不熟,去商量商量,毕竟东阳城也是他的辖地不是?”
晏铭:“……”
他闭了闭眼睛,道:“不去,我与他之前有些过节。”
莫小笙认识晏铭这么久,还真不知道大名鼎鼎的晏二公子也会跟别人有过节,当下扑哧一声笑了出来:“所以啊,既然请不了兵,你一天天的研究这些有什么意思。这事说到底是城守应该操心的事,你是西北商界的主事,有这样的心思,还不如想着怎么赚钱……”
莫小笙说着说着,声音渐渐弱了下去,而后突然爆出一句:“等等!”
晏铭丝毫不乱,好整以暇的看着她。
莫小笙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忙问道:“你前段时间抢着将蚕纱运到东阳,是不是便是因为事先预料到今年棉花的产量有异?”
倘若棉花产量降低,价格必定会上涨,那么相对低廉的蚕纱就是最好的替代品!
晏铭露出一个淡淡的笑意,但不知道为什么,莫小笙却觉得这个笑容有点阴森。
“莫老板好头脑。”
露出“阴森笑意”的晏铭将手中的筷子放下,好整以暇地夸了莫小笙一句:“不过我想,就算没有我,对于这批蚕纱的去向,莫老板也是早有打算吧。”
莫小笙被他这么一夸,不仅没有高兴,反而忍不住感叹道:“果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