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九章 君命(2 / 2)大明山河首页

陈威碰上了陛下的那道眼神,惊得他差点站立不稳。

圣上继续说道:“而今北疆瓦剌威胁已不足为患,然我大明自太祖至宣宗日益坚固的国本,随着土木堡一战失利而荡然动摇,朝廷威信扫地,百姓背心离德。朕御极以来,虽然国力渐强,江山日趋稳固,但终究无法与诸位先皇在位时相比,朕自知振兴大明非一事一日之功,须得我辈君臣同心同德,巩固基业,为后世之君铺平道路,唯有如此,才可令大明蒸蒸日上,国富民强。”

陈威能切身感受到朱祁钰心中对于复兴大明的一腔热血,只是他知道,凭景泰朝现有的国力和政治生态,难以达到。大明的国力自土木堡之变后受到严重削弱,国库亏空,加上各地灾害不断,致使大明的统治者捉襟见肘。

土木堡之变不仅葬送了大明数十万精锐,也令前朝一帮治世能臣殉难于战场,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等尽皆丧命,致使景泰一朝朝臣中,除去于谦等少数德才兼备的大臣,其他各部和内阁官员,大多庸庸碌碌,而且满朝文武几乎尽数为前朝旧臣,景泰帝登基之后未对内阁、六部和都察院等部门的官僚进行更换,这就无法保证政令畅通。

这一些问题,也许景泰帝自己也意识到了,只不过他没有进行改革,或是无力改革。

陈威言道:“陛下心系江山社稷,夙兴夜寐,为大明呕心沥血,可谓大明万千黎民百姓之福啊!小僧祈愿吾皇早日荡平宇内,开创盛世伟业!”

皇上笑道:“你这小和尚倒是挺会说话。”

陈威双手合十道:“陛下过奖了!”

皇上说道:“依你看来,如何才能开创盛世伟业?”

陈威答道:“小僧不才,然也知悉,国之兴旺,其一在于人,人才乃谋业之本,太祖得徐达、常遇春、刘伯温之辈而成大业,开大明;仁宗得杨荣、杨溥、杨世奇之流而有仁宣之治。由此来看,我大明若要迎来中兴,开辟盛世,须得大才辅佐方能成事。”

皇上道:“你的意思,是我朝中无人了?”

陈威道:“小僧没这个意思,然请陛下恕小僧冒昧地说一句,朝中人才济济,然实难找到如上述小僧所列之贤才。”

皇上询道:“依你看来,于大人可堪此大任否?”

陈威道:“于大人乃救世之能臣,不世出之大才,国家柱石,这样的贤才千百年难遇。然则我大明若想复兴,仅有于大人是不够的。”

皇上道:“想不到你一介小小僧人,见识却不浅薄,我满朝文武大臣,竟只有于尚书能入你法眼。”

陈威慌忙跪下道:“小僧万死,不该妄议朝政和朝中大臣!”

皇上微笑道:“无妨,朕既然询问你,就希望听到实话,而不是满口的歌功颂德。人才说完了,那治国之另一因素呢?”

陈威回道:“其二在于器?”

皇上感兴趣道:“哦?说来听听!”

陈威说道:“器者,不仅仅为器物也,更是治国安民之手段也。陛下对手铳可熟悉?”

皇上道:“此乃大明开国以来神机营最重要的武器,朕如何不知?”接着放低声音道:“朕岂不知当日你便是凭此利器救了朕一命,怎么,莫非你对朕另求?”

陈威答道:“小僧不敢,小僧虽然愚钝,却也不敢凭微末的功劳而自视甚高,邀功讨赏。小僧想说的是,火铳虽然早已问世,然始终未得重视,历来战争皆以刀弓剑戟为主,倘若能对火铳和火炮加以重视并改良,广泛使用与行伍,则威力不容小觑。若能寻得良匠,对火铳进行全面改良,则可使我大明军威远播海外。”

于谦在一旁说道:“臣亦深知火铳之威力,然此物缺点也不少,填装弹药太慢,遇到雨天则更是要命。只不知圆真师父要如何改良法?”

陈威在一张纸上画出了一支后世步枪的图案,这可令景泰帝和于谦大开眼界。然而陈威一画完就懊丧起来,自己虽然熟悉各类枪支的原理和构建,但是要在明朝这样一个科技水平低下的时代造出枪支来,简直比登天还难。

景泰帝问道:“这款改良火铳何时能造出?”

陈威为难道:“这还只是小僧的一个构想,短时间内难以完成,不过小僧只要造出来,会第一时间呈给陛下。小僧提到火铳,只是想说明器物之改良对于国家的重要意义。大明不仅要改良武器,还要改良车船运输,改良锄犁工具,当然了,最重要的是改变人的观念!”